
▲202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120周年開放日為有意向的學生提供了大學新課程和現有課程的全面概覽,同時強調了其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新重視。
作為學校年度規模最大的活動之一,2025年3月8日舉辦的202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120周年開放日吸引了超過21,000名參觀者湧入肯特崗和武吉知馬校區。活動充滿活力、信息豐富且形式多樣,全面展示了新國大所能提供的豐富資源與機會。
今年的開放日恰逢新國大120周年校慶,活動包括為期六天的線上環節,讓人們得以一窺新加坡首家高等教育機構和旗艦大學獨樹一幟的教育理念。
3月1日至6日的線上部分以招生處的線上講座拉開序幕,向有意報讀的學生介紹了大學的教育內容,涵蓋60多個學士學位課程、跨學科且靈活的學術路徑,以及職業發展和全球體驗的機會。此外,新國大商學院、新國大法學院和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也舉辦了講座、網絡研討會和社交媒體直播等線上活動。





此次校園活動吸引了大量有意報讀的學生和家長前來,探索新國大學術和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項目展位、講座和大師課程,到學生生活表演、校園導覽和住宿展示,參觀者們全方位體驗了新國大的校園生活。
立化中學 (River Valley High School) 的畢業生 Nicole Yeo 表示:「開放日讓我對學校文化有了初步了解,並解答了我的疑惑,使我在申請時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Nicole 提到:「我覺得展位最有信息量,不僅項目手冊非常實用,那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們也非常願意和我分享他們的課程經驗,並解答我的問題。」Nicole 正在考慮選擇環境研究、地理學以及環境與可持續工程作為專業方向。



從機器人展覽到國際婦女節座談會,再到新國大前沿創新的展示,這些只是開放日眾多亮點中的一部分。
機器人變革生活、工作與娛樂
設計與工程學院的展示亮點之一是一場精彩的機器人展覽,展出了分布在29個展位上的各類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正在改變我們生活、工作和娛樂的方式。展覽還輔以新穎的機器人演示和互動體驗。展示的項目包括一個基於深度學習方法增強眼科手術精度的人工智慧驅動系統;HEXR手套,一種革命性的觸覺設備,通過重現逼真的觸覺體驗來模擬觸摸的感覺;以及採用先進傳感器和算法的工業外骨骼,旨在減少工作場所的傷害風險。
大學在促進性別平等中的角色
此次開放日恰逢國際婦女節,文學暨社會科學院主辦了一場題為「加速行動:將知識轉化為影響」的性別平等座談會。座談會邀請了 Adelyn Lim 博士、Michelle Lazar 副教授、Kamalini Ramdas 副教授和 Suriani Suratman 博士,重點討論了大學如何通過研究、教育和社區參與,推動有意義的變革並挑戰根深蒂固的性別規範。
有影響力且互動的創新
在新國大120周年體驗——創新與影響中心 (The NUS120 Experience – Innovation and Impact Hub),參觀者有機會與設計與工程學院、國大學院和人文與理學院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就其具有實際影響力的創新項目進行互動。
展示內容包括新國大方程式賽車隊 (NUS Formula SAE) 的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R24E模型賽車項目,該賽車隊由一群充滿熱情的設計與工程學院本科生組成,他們每年設計、製造並參與方程式賽車競速。有意向的學生們還嘗試在國大學院的「菲律賓影響力體驗」 (Impact Experience Philippines, IExPhilippines) 項目 Aruga 團隊的指導下,建造竹結構,該項目倡導將竹子作為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人文與理學院展示了其實驗海洋生態學實驗室 (Experimental Marine Ecology Lab) 開發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增強單元,這是一種支持海洋生命的人工海岸結構生態工程形式。
工程未來的機器人學
今年,設計與工程學院推出了全新的機器人和機器智能工程學士學位課程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Robotic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將於八月迎來首批學生。該課程在機器人與機器智能、機械工程、工業與系統工程以及系統工程課程的聯合講座上進行了介紹。
有意向的學生們了解到了新的機器人工程專業如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技能組合,融合了機械、電機與電腦工程和數據科學以及人工智慧。Peter Chan 副教授還分享了該課程如何通過在國防、製造、物流、醫療保健和消費電子等行業中的職業可能性,為學生迎接智能機器人學的未來做好準備。
來自萊佛士書院 (Raffles Institution) 的 Pavithra Kannan 計劃申請機械工程專業,她認為這次講座信息豐富。「我得以深入了解課程內容和可能的職業前景。看到可以選擇不同的輔修和專業化方向來真正定製自己的學習路徑,這讓我感到非常有趣。」她表示。
在設計與工程學院關於建築學、景觀建築學和工業設計的講座上,講師們詳細介紹了綜合課程的深度與廣度、師資力量及畢業生的職業前景,讓有意向的學生對他們將獲得的多元技能和能力有了全面的了解。

▲商業人工智慧系統學士學位課程是計算機學院提供的兩個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課程之一。
在人工智慧領域獲得優勢
全新的人工智慧計算機學士學位課程 (Bachelor of Computing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在計算機學院的展示會上首次亮相。該課程將於今年八月啟動,旨在為學生提供數學、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基礎方面的堅實教育,同時能夠在機器人學、計算機視覺和生物信息學等領域追求專業化,為未來成為人工智慧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或數據科學家等職業鋪平道路。
學生們還了解到關於商業人工智慧系統學士學位課程 (Bachelor in Business AI Systems) 的介紹。該課程是對信息系統學位課程的升級,涉及使用人工智慧系統和數字創新來應對商業挑戰。該課程設有三個專業方向——人工智慧治理與管理、數字產品與平台管理以及金融科技,並提供在初創企業和跨國公司實習的機會。

▲生物學系副主任莫宇強 (Henry Mok) 副教授在座無虛席的講堂上講解生命科學課程概況。
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的融合
人文與理學院由理學院和文學暨社會科學院組成,全天舉辦了關於其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和語言學的廣泛課程的講座。
生命科學作為人文與理學院中最大的一門專業,展示了其全面的課程,包括兩個專業方向的選擇:生物醫學科學和生態學、進化學與生物多樣性。除了水生生態學和法政科學等一系列輔修課程外,該課程旨在培養具有多元化技能的科學家,幫助學生進入生物技術、食品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等領域。
文學暨社會科學院組織的聯合課程講座還包括了一場關於地理與全球研究的探討。講座比較了兩個課程的異同,強調了它們共通的跨學科方法。地理學注重環境與社會的關係,而全球研究則關注全球化影響。通過對比兩者的不同之處,講座突出了各自獨特的技能組合和職業發展路徑。

▲國大學院通過涵蓋懷舊、幾何學、悲劇和食物等多樣化話題的特別課程,向學生展示了其富有啟發性的跨學科課程。
跨學科的見解
除了講座和學院參觀外,作為新加坡首個榮譽學院,國大學院還通過一系列特別課程展示其富有啟發性的跨學科課程。
在 Roweena Yip 博士的課程《悲劇、文化與社會》中,學生們探討了悲劇事件如何改變社會,利用藝術、文學和流行文化從歷史、政治和情感角度分析這一概念。在 Chan Kiat Hwa 博士關於核廢料及其對安全性和接受度的影響課程中,學生們探索了核能的科學基礎、儲存和處置的不同方法,以及如何警示未來世代核廢料場地長期存在的風險這一深刻挑戰。
有意向的學生們還探索了各種藝術表達的途徑。與旨在將藝術更深入融入新國大學生生活和學術旅程的「藝術普及」(Arts For All) 新框架相一致,楊秀桃音樂學院的講座討論了參與藝術的各種機會。
此外,國大學院還介紹了多種第二專業課程和學術路徑,例如音頻藝術與科學第二專業,培養學生成為既具技術專長又理解音樂的優秀音頻工程師和聲音設計師。有意向的學生們還了解了新國大藝術中心 (Centre for the Arts) 的表演藝術第二專業,這一課程通過真實的表演經驗和職業學習,為學生在表演藝術以及藝術行業及其他領域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從動手活動和特別課程到引人入勝的講座和展位諮詢,有意向的學生們親身體驗了新國大的醫療健康課程。
對於那些希望開啟醫療職業生涯的學生來說,此次活動提供了深入了解護理、醫學、牙科和藥學等學術課程的機會,並通過與業界校友的交流,獲得了寶貴的職業歷程見解。藥學系提供新加坡唯一培養本科生作為註冊藥劑師的學位課程。其舉行的講座討論了藥劑師在醫療保健、研究、製造業和監管等多個領域的多重角色。護理學中心的沉浸式特色課程採用了虛擬現實模擬和使用人體模型的實踐培訓,讓學生有機會嘗試各種臨床操作。
在武吉知馬校園,學生們參加了法學院備受歡迎的模擬法庭,並聆聽了關於刑事司法和國際仲裁等法律話題的講座。

▲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今年的演講嘉賓陣容包括奧運冠軍約瑟林,以及創立了 Pitchspot、Eduville 和 Invigilo Technologies 等初創公司的新國大企業機構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