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憑藉大英國協的教育體制,獨特的雙語教學、陪讀政策及低廉的學費等優勢,成為眾多中國家長和同學們心目中的留學聖地,特別是低齡留學家庭。
往往選擇低齡留學的孩子,普遍是在小學初中就出國留學了,新加坡還好,可以允許家長陪讀。但是孩子在年級較小的時候就在異國生活,如何才能引導他們好好適應國外的學習生活嗎?其中是否也有家長可能忽視的一些因素呢?
生活環境
由中國這樣一個四季分明的國家到新加坡留學,大部分學生,尤其是北方的學生初到新加坡可能會不習慣,感到熱,或是引起身體上的不適,在孩子剛開始到新加坡期間,家長要特別留心一下孩子對於生活環境的適應情況。在遇到身體不適需儘快就醫,尋求醫生幫助,也可以配備一些必要的常用藥品,預防疾病來襲。
新加坡的陪讀政策其實也能為孩子快速適應當地環境打下基礎,媽媽/祖母/外祖母可陪讀,隨時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態。不僅如此,新加坡中小學也會定期向家長彙報孩子成長狀態,家長也會受邀訪問學校,一起參加活動。

低齡學生對於照顧自己往往是不熟練,家長如能過去陪讀還好,可以幫著孩子儘快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如果不能過去陪讀,無論是學生是寄宿在學校還是在寄宿家庭,關於學生的一些生活習慣儘量提前和新加坡方面相關人員溝通好。這時候家長也要與孩子積極溝通,並且鼓勵孩子與寄宿家庭或是海外學校老師積極互動,並且要注意禮儀。
飲食
在新加坡,華人居多,飲食習慣也和國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飲食方面,低齡學生到新加坡相對於西方國家還是更好適應的。但是新加坡也有很多其他國家地區的人,不同地區的人的飲食習慣肯定是有所差異的,家長和學生溝通好,提前稍微注意一些就好。生活方面的細節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做到儘量尊重人家的生活飲食習慣就好。
人際交往
在新加坡低齡留學,家長們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情況也是非常關心的,總是會擔心孩子年紀小不能夠和其他國家的孩子和睦相處,或者是不懂得如何交朋友之類的。
但事實上,孩子的交際能力往往是被低估的。在他們看來,在哪裡交朋友沒有太多分別,也不會有種族或是性別方面的考量。孩子們大多很純粹,關於交友方面,家長大可以放心讓孩子自己來。如果孩子實在是內向、宅,家長適當干預,給他創造機會和新的人認識就好,可以帶他們多出去參加一些小朋友參加的比較多的活動,或是常去一些小朋友的熱門場所。
不僅如此,孩子留學期間,如能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齡人交朋友,還能培養孩子的包容性,了解各個地方不同的習慣差異,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不會是一件壞事。
學習生活
出國留學,生活上或許是很多人關注的小細節,但是學習肯定是家長和學生的重點。
在語言方面,很多家長選擇新加坡,雙語教學就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之一。由於對於雙語教學的不熟悉,可能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在新加坡學習,英文越來越好的同時,中文會不會越來越差?
其實,這一點家長們完全不要擔心。新加坡的雙語教育不僅僅是說說而已,大部分學校都是採用中英雙語教育,學習純正英文的同時,也能保留孩子的母語技能。
不僅如此,孩子小時候的學習能力往往很強,完全能夠適應兩種語言的學習環境。孩子在學校用英語,回家之後也可以用中文和家人聊天!

有關於其他在校學習方面的情況,學生家長在選擇學校時一般就會對學校的教學能力有所研究,經過仔細挑選,也才敢讓孩子前來留學,所以可放心學校的教學。一般情況下,家長不去陪讀,如果擔心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通過及時和學校老師保持聯繫,定期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能去陪讀,家長不僅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通過和老師及時溝通,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及時作出調整,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