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東南沿海小鎮的居民,有一個好處就是擁有許多華僑、華人親戚。我比較幸運,我的親戚們遍布在東南亞各個國家,所以我便擁有很多遊覽的機會。這些機會和其他遊客的區別在於,你是真正地像居民一樣住在當地,而不是走馬觀花。記得在每年的暑假裡,都會遊玩一個東南亞國家。今年的行程到了新加坡。
對於新加坡之旅我還是很興奮的。與以往的去過的馬來西亞、印尼不同,新加坡各方面,不論是人文、素質、環境、建設都是比較發達的。這讓我帶著期待。
我的姑姑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她有三個孩子,年紀與我相仿。更為刺激的是,她家是一個英語家庭,因為我的姑姑和姑丈都是接受英語教育,除了閩南語作為他們的母語以外,英語作為他們另外一個慣用語言。而早在我姑姑知道我的專業是英語之後,她就不跟我講中文了。
初降落在樟宜機場時,已經將近晚上10點。機場仍然一片繁忙。等到了姑姑後,就動身前往住所。其實那麼晚了,大家都飢腸轆轆了,所以我們到夜市補充能量。夜市是新馬一個特色的地方。所謂的夜市(food court),就是很多攤販形成一個食物集市。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的社會,且華人一般來自於閩越瓊,所以食物大多與這些地方的特色有關,例如滷麵、海南雞飯、面線糊等等。但是,這些菜色,和中國的已經有所不同。吸收了當地酸辣的飲食習慣,這些菜往往會在口味上有些區別。當然,身為前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這裡也有馬來食物,比如沙茶烤肉。這些食物,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新加坡的特點——多種文化的融合。



到了白天出行後,才有機會真正地欣賞新加坡的景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新加坡的環境。馬路兩邊,種滿了綠色植物。甚至有些道路,中間是用綠色的生命隔開。更有高樓大廈的外牆,布滿了綠色的植物。難怪新加坡被稱之為「花園城市」。商場裡,人們井然有序地逛著,需要接受服務的時候,都會主動排隊,相互禮讓,人們也常常相互致意,十分溫馨。但畢竟是一個人造的城市,十分現代化,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住在本地人家裡,最好的一點就是可以知道他們是怎麼樣生活的。語言方面,新加坡英語大行其道。我住的幾天裡,我也成功學會了。沒有所謂的涼白開,都是直接打開水龍頭就能喝水。語言問題上,很多中國人都認為普通話大行其道。其實,在年輕人的對話里,已經鮮有中文了,大多都是英語為主。這也更新了我的見識。
一到夜晚,姑丈就會帶我到公園散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休閒方式。新加坡有很多公園,安靜、清幽,吹著馬六甲海灣的風,十分舒心。還有一些公園裡,帶著池塘,很多釣客可以在此垂釣一宿,樂哉樂哉。





姑姑和姑丈不止一次說過,他們最喜歡新加坡的一點不僅是現代化的城市環境,還有方便的公共設施,適合頤養天年。這不得不使我聯想到了廈門,也是如此的城市。
很多印象,確實也很難用言語表達。但是,耳邊總能響起馬六甲吹來的風清脆的聲音,和那幽靜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