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佳樟宜機場正式開啟「科幻時代」,最科幻的雨旋渦是怎麼來的

2019年04月18日   •   3萬次閱讀

全球最佳樟宜機場正式開啟「科幻時代」,最科幻的雨旋渦是怎麼來的?

昨天,樟宜機場——星耀樟宜正式開張...

標誌著耗資17億元新元打造的「科幻機場」正式喜迎八方遊客...

最重要的是——

樟宜機場從航空運輸樞紐,華麗轉身成為集機場+烏節路式購物體驗+濱海灣花園花卉展+《阿凡達》式科幻感於一身的綜合基礎設施。

(圖:來源自網絡)

星耀樟宜,由設計Marina Bay Sands的知名建築工程師Moshe Safdie親自操刀,於2014年12月5日動工,今年4月竣工。歷時近5年!

全館上下共有十層樓,是一座聚集航空設施、購物休閒、住宿餐飲、景觀花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可為訪客旅行或轉機時,帶來全新購物體驗與美食饗宴。

對於購物、飲食之前小圈兒已經進行了一些介紹,而這些只要是到樟宜...到星耀...就能切身感受到...

今天小圈兒要介紹的是星耀的內涵...

比如最吸睛的空中雨旋渦是怎麼形成的...

(圖:來源自網絡)

說星耀前,不得不提它的前身...

樟宜機場第一搭客大廈(航站樓)1981年落成,是機場裡最老舊的設施。搭客大廈前的露天停車場除了車和樹,什麼也沒有。隨著機場逐漸發展起來,土地空間變得越來越擁擠,這種只有單一用途的停車場逐漸不適合整體發展規劃。

樟宜機場2014年關閉停車場,動土興建Jewel,經過五年耕耘,打造了更善用地面與地下空間,同時為機場增添了一座重新定位機場的標誌性建築。

除了表面的光鮮...內部更是大有乾坤...

(圖:來源自網絡)

內涵一:雨「旋渦」

40米高的雨漩渦由著名美國水景設計公司WET設計建造,從星耀樟宜五樓延伸至地下二樓,橫跨7層樓,是全球最高的室內瀑布。

雨旋渦預計每天使用多達50萬公升的水。星耀樟宜屋頂露天部分可接收雨水,瀑布底下設有儲水箱,雨水從屋頂圓口流入這個位於地下三層的水箱,再由水泵抽出來,通過水管輸送至瀑布圓口,循環使用,這樣就不會浪費水。如果有多餘的水,還可以用來灌溉植物!

此外,室內傾瀉而下瀑布,還有局部降溫的效果!

(圖:來源自網絡)

內涵二:身「鱗片」

星耀樟宜採用大量玻璃片製作外層,以便讓陽光透入其中,如何確保表層反光不影響空中交通管制員的工作,也是一大問題。這也是為何製作團隊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才完成玻璃材質的研究和篩選等工作。

星耀樟宜面積約2萬3410平方公尺的建築外部,由超過9000片玻璃、約1萬8000根鋼樑和超過6000個鑄鋼節點(steel node)組成。每個玻璃板實際上由上下兩層玻璃片組成,玻璃之間隔著16毫米空隙可達到隔音隔熱的效果。玻璃板形狀雖看似一樣,但實際上尺寸都是量身訂製,獨一無二。

安裝時對員工配合和技術也非常講究,就如同拼圖一樣,如果搞錯玻璃位置,或出現其他偏差,就無法鑲上玻璃片。

(圖:來源自網絡)

內涵三:內「灌溉」

星耀樟宜內種植了超過2000棵樹及超過10萬棵灌木,其中包括兩棵年齡超過100歲的古老西班牙橄欖樹。共計約120種不同品種的植物源自澳大利亞、中國、馬來西亞、西班牙、泰國和美國等地區,不用出國或買票去看花卉展,也能讓你觀賞世界各地的花草樹木。

這麼多植物要怎麼照顧?實際上種植花卉的地方周圍都藏有灌溉使用的水管,必要時自動澆水。如果是大雨天,從瀑布那裡收集到的水就會被用來灌溉植物,可以省下不少水!

(圖:來源自網絡)

頂層的星空花園(Canopy Park)也運用各類植物設計各式各樣的裝置,例如用胡姬花(蘭花)製作的孔雀開屏,以及椰子殼纖維做成的紅毛猩猩。

接下來到星耀樟宜買東西吃東西時,記得也別忘了欣賞這座建築的設計特色!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