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努爾·阿拉明·尤斯里(Nur Alamin Yusri)家中有八個兄弟姐妹,母親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因此家中的經濟狀況總是拮据。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在兩年前決定開始做兼職。
當時的他是Bukit Merah中學的一名二年級學生。

「我覺得我們是我母親的負擔,所以我決定減輕家庭負擔。」阿拉明說。他曾做過諸如婚禮宴會服務員或快餐店等零工。
但是,因為不能平衡地分擔學習和兼職時間,以及其他原因,很快,他的學校出勤率開始驟然下降。
阿拉明承認,他平均每周去學校兩次,更多時候寧願呆在家裡玩遊戲。
「每天早晨很難早起,尤其是在我養成了晚睡的習慣之後,我還得照顧我的兄弟姐妹。」他說。「我還覺得學校很無聊,老師講課太快,我跟不上,我感到壓力很大。」

讓我們將時間線快進到兩年後,如今的阿拉明已經上了四年級,出勤率幾近完美,他希望畢業後能在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ITE)學習商業服務或與健身相關的課程。
他笑著回憶說,這是因為一次在巴士上的「學習之旅」,讓他及時懸崖勒馬走到了今天。
一場學習之旅:回到學校
這一切都是那天早晨家門口傳來敲門聲開始的。來訪者是學校的學生福利輔導員(Student Welfare Officer,簡稱SWO)穆罕默德·歐文·鄂圖曼(Muhammad Erwin Othman)。
阿拉明說:「我以為老師為了方便會一起乘計程車去上學,但我卻看到一輛公共汽車,裡面還有其他學生。」
歐文先生解釋說,這輛巴士是Bukit Merah中學解決長期曠課問題的中心。這項名為「Bring U to School」的計劃在兩年前啟動,學校用一輛真正的校車在周邊地區接送那些沒有按時到校的學生。
「一切就是這樣開始的。」
校車通常在早上8點左右離開學校,這一天的出勤率已經確定。車上通常有大約5名工作人員,包括歐文先生、一些教師,有時甚至還有學校領導也會參與其中。
在返回學校之前,他們利用在船上的時間與學生建立關係並激勵他們。然後,學生們會在回到教室前吃一頓早午餐。

「有時候,家門是父母開的,有時候是學生開的,有時候他們故意不開門。」歐文說。「所以我們試著說服他們出來,如果他們的父母在家,我們會告訴他們,我們是來幫忙的,不會批評或懲罰孩子。」
該校還邀請副校長和年級負責人等領導來指導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幫助他們趕上同齡人的學業進度。
「學生們更加願意主動去學校上課,不再那麼頑皮。我想在我們日積月累的堅持中,孩子們看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實際上很關心他們。」
現如今,學校出勤率不穩定的學生數量明顯下降。從2017年的17名公交車項目學生,到2018年的12名,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有6到7名學生。埃爾文表示,由於2019年的人數減少,該校已改用計程車。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我們先讓曠課的學生習慣這種上學模式,然後我們在此基礎上再與他們建立感情,鼓勵他們。」
父母、家庭環境是共同主線
同Bukit Merah中學一樣,其他學校已經有了新方案以幫助處理長期曠課的問題。例如,St Andrew 's中學開辦了一個課外活動項目,其理念與drop-in centre類似,學生可以在那裡使用撞球桌、桌上足球桌和遊戲機等設施。課程亦提供學術支援,並舉辦燒烤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
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教育部已部署像歐文這樣的學生福利輔導員,為支持學校的努力。例如,歐文的職責包括照顧和幫助那些上學有問題或長期缺課的學生,與他們的家人或其他社區夥伴合作,尋找幫助他們上學的方法。
長期曠課是最近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去年10月,教育部召集了一個工作小組,旨在加強對來自貧困家庭的表現不佳學生的支持,特別是解決長期缺勤和輟學率問題。
新加坡教育部第二部長Indranee Rajah主持這個名為UPLIFT的特別工作組。她解釋說,該工作組是政府正在進行減少不平等和促進社會流動性工作的一部分。

社會服務部門表示,各機構、學校需要加強協調,幫助弱勢兒童。
St Andrew 's中學的學生福利輔導員奧斯丁·奧恩(Austin Oon)指出,他提到的這些男孩中,很大一部分父母離異,或者父母的婚姻關係不佳。
「當你和這些父母交談時,你會發現這不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他說。「我知道大多數家庭都不完美,但你可以看到這些家庭的問題更為顯著。」
New Town小學的學生福利輔導員Mdm Tiffany Yan女士指出,她遇到過一些家長「過於投入自己的生活」,或沒有時間或精力照顧孩子。
她說,在小學階段,家長的作用尤其重要。
她說:「這些孩子非常依賴父母,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一些孩子告訴我們,他們其實想上學,但沒人能送他們上學。」
一旦孩子長期被放鬆管教,他們就更容易懶散放棄,學習進度也越來越難追趕同齡人了。
父母也需要肯定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表示,學校與家長建立關係的重要性,是致力於解決的問題之一。例如,學校與家長支持小組合作,組織一個咖啡俱樂部,舉辦家長研討會和分享會等活動,供家長互相支持。
他說:「對我們來說,儘早了解父母更容易邁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隨後,如果有必要與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接觸,或者傳達消息就會更容易。有時候,當你打電話告訴家長,他們的孩子要來上學了,上課很認真……這真的會有幫助,因為家長也需要支持。」
CNA / 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