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過去了一半,這半年裡,疫情的反覆,依舊停滯、減慢了大家的步伐,教育發展也進行了不斷改制,從四月推出的新建設一流大學方針的提出,五月國內各大院校紛紛推出QS排名,再到AP、A-Level、IB考試在全國多地取消、國際學校撤資更名等事件,讓家長們出現了很多擔憂,特別是對於孩子就讀國內國際學校的家長來說,不僅都有同樣的疑問:「國際學校是不是不受國內認可了?「

去掉「雙語」、「國際」這些「國際范」十足的學校招牌,拋開「名校附中」的強大光環,對民辦學校意味著什麼?暫停辦學、終止辦學等事件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國際教育行業深陷變革的暴風驟雨之中,改制不斷更新,國際學校升學路徑該如何選擇……

隨著教育政策的不斷變化,家長們對於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國際學校,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教育資源上的優勢
升學上的優勢
兩手準備的保底選擇
但近期,國內國際教育行業發生了「更名、倒閉、撤資、秋招延期、8升9停招」等事件,引起了家長們對於選擇國際教育的擔憂。

01 國際學校紛紛改名,是要「黃」了嗎?
近期,收到很多家長諮詢,為什麼國內國際學校突然改名了?會不會黃了?以後國際學校還能讀嗎?
其實,國際學校的改名,是政策要求,早在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就提出,對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樣,包含外語詞、外國國名、地名,使用「雙語」「藝術」「國學」「私塾」等片面強調課程特色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名稱,以及民辦園使用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等進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名稱應當反映不同國別普通教育的性質、層次和類別,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世界」「全球」等字樣,名稱前應加上所在省份或城市的名稱,同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必須作為學校名稱後綴使用。

02 停辦、撤資,國際學校發展受阻?
關注國際教育的朋友們,相信在2021年對停辦、撤資這類詞彙並不陌生,多所國際學校更是在已經官宣的情況下宣布停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海外名校、巨資投入,重重光環加持,在萬眾期待下惺惺離場,除了政策的收緊,還有疫情的影響。以威斯敏斯特學校為例,該校在申明中表示「因為受新冠疫情影響,以及中國教育政策變化,以及香港合作方在資金方面的壓力,不僅致使成都威敏停辦,威斯敏斯特公學也將退出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備受期待的的成都康禮·克雷格學校與嘉祥外國語學校也在近期的官方消息中表示無限期暫停。
03 秋招延期,學生面臨哪些困難?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國際學校都宣布延期或改線上,那麼,疫情之下,秋招延期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擇校將會更加困難
選擇多樣是就讀國際學校的一大優勢,但由於疫情影響的秋招延期,很多學生家庭在選擇學校時,會面臨的首要問題則是:撞期!原本N+的選擇題,範圍大大縮小,所以在擇校方面的壓力會更大。
備考「緩衝期」縮短
有些學生會參加多所學校的多場考試,以保證在拿到「保底」以後繼續衝刺目標學校,獲得更多的選擇。但是,考試推遲,如果後期的考試時間沒做出相應的調整,那麼,後兩輪的考試之間將沒有「緩衝期」,備考壓力劇增。
「雙軌」升學無暇兼顧
對於備戰中考的學生,想要走「雙軌」升學路線,由於國際學校考試周期的不確定性,將會影響中考複習的安排,同時時間安排上也可能會產生衝突。
04 8升9停招,高中將會多讀一年?
對於選擇4年制A-Level的學生來說,原本可以在初二結束以後進入國際高中,學習兩年的IGCSE課程作為過渡,也就是所謂的8升9。但有消息稱,今後國際高中招收的學生,將全部達到初中畢業年齡。也就是說,9年義務教育還沒有完成的初二學生,將無法入讀國際高中。那麼,等到初中畢業後完整學習2年IG+2年A-level,這將比一般學生多讀一年高中。
目前,光劍、領科、上實、華二紫竹,阿德科特等一批A-Level課程體系的國際高中,聲明不再招收「8升9」學生;



招生年級變化影響
對於8年級學生
如有意報讀國際學校,只能以轉插班的形式,於8升9考入相關國際學校的初中部。例如:WLSA新竹園、萬科雙語、平和雙語、光華中學等。
對於9年級學生
可以報考國際高中,但只能10年級入學。但對於選擇4年制國際高中的學生來說,9年義務教育+2年IG+2年A-Level,高中畢業年齡將被整整延後一年。
這樣的變化不僅滯後了學習時間,同時在未來申請留學也將會更加複雜,雖然,目前僅上海的部分國際學校有「8升9停招」這樣的操作,但這同時也是給國際學校升學發出一個預示信號,就政策的改變趨勢,前路的不確定性似乎更多。
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根據政策發展趨勢,提早做出更好的規劃才是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