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中華兒女,想家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家鄉的美食。
南方人遺憾國外沒有那麼多的蔬菜種類和水產品;北方人則更多地懷念以麵食為主的風味小吃,尤其是那餡料多變可以包裹千萬種味道的餃子,不知進過多少人的神思和夢鄉。
而在新加坡,哪裡能吃到真材實料、味道正宗的手工水餃?
相信很多朋友第一個想到的就會是——
張家餃王
DUMPLING ZHANG


手工傳承 真材實料
至臻品質 尋味家鄉
張家餃王的品牌在新加坡已有13年的歷史,一路走來,品牌都在用心的把這份美味帶給每一位食客,並試圖通過那一顆顆「小餃子」闡釋中華傳統美食文化在新時代下的「大智慧」。
1 伉儷情深 共拓水餃事業
對於國內的中國人而言,餃子是喜慶,是團圓;而對於身處海外的華人來說,餃子是故鄉。
作為兩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張家餃王的創始人——張廣家、張俊卿這對夫婦,小時候都是在愛吃餃子的北方家庭長大的。雖然來到新加坡之後,他們也品嘗了許多其它國家的美食,但卻始終忘不了故鄉美食的獨特滋味。
「北方人愛吃韭菜豬肉餡的,香港人愛吃帶有綠甘藍餡的,廣東人的最愛是帶有玉米餡的……中國各地人的口味都不一樣,但都鍾愛餃子。」

於是,懷著那一份鄉愁,那一份對餃子的想念,張家夫婦在新加坡開啟了自己的水餃事業。
創業初期,張家夫婦在餃子味道上可是下足了功夫:親自試吃,深研餃子餡和餃子皮,甚至對麵粉的選擇、餃子的大小也是嚴格要求。
正因如此,才有了後來張家餃王的餃子閃亮登場整個新加坡餐飲界。
「 在獅城 / 與遇見張家餃王 」

恰到好處的調味
完美的餡料比例
手工筋道的餃皮
13年如一日,張家夫婦一直用心鑽研如何做出最好吃的水餃。在他們看來,水餃總令人想起團圓、溫暖、笑臉。

「小時候,跟著媽媽包餃子給一家人吃;長大了,包餃子給家人、給朋友;後來,我包給在新加坡的所有同胞吃,想到大家吃到我們的水餃心裡暖暖的,我就很滿足,有成就感。」
2 銳意創新 永保行業領先
餐飲店入行容易,開一家小店基本都能賺一些小錢,但是許多人開開心心地來,失魂落魄地離開,能長久立足的店並不多見。

當張家餃王的客戶基礎越來越廣,品牌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張家夫婦也開始意識到品牌需要新的突破。
該如何規劃品牌的長遠發展?
怎樣才能克敵制勝永保行業領先?
這對於專心技術,缺乏品牌推廣,尤其是網際網路營銷經驗的夫妻倆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所幸,在這個節骨眼,張家餃王吸引到了幾位懂品牌、懂市場、懂營銷的合伙人入場。
回顧當年的入股加盟,現任張家餃王董事、股東的Kerry和Angel都表示「雖然我們不懂技術,但十分信任張哥張姐的手藝,畢竟自己一直吃了很長的時間,很合我們的口味,而且我們也非常看好新加坡本地對水餃的巨大市場需求,覺得可以試試。」
這一「試」並不簡單。
團隊上下深入分析市場環境,盤點整合自身資源優勢,在對公司的戰略和品牌達成了全新統一的深入理解後,從管理、傳播和業務運營等方面入手,展開一系列動作。
創始人張家夫婦專心負責新產品的研發,Kerry、Angel等董事則花心思在品牌的運營推廣方面做文章。分工明確,通力協作。共同的目標,引領著大家向著同一個方向奮力奔跑。
水餃口味創新研發
張家夫婦不僅考慮華人口味,同時也照顧到新加坡本地居民,不斷開發營養健康的新口味水餃。
現在,品牌旗下水餃系列種類已達近二十種。
夫妻倆表示「我們就是喜歡搗鼓餃子啊,研究怎麼擀皮子最勁道,蔬菜與肉的比例怎樣搭配最營養、最健康。每次一發現新的食材,就會想這個能不能加進餡料里……」

多種口味
盡在張家餃王官網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跳轉官網
韭菜豬肉水餃


酸菜豬肉水餃


茴香豬肉水餃


雞肉香菇捲心菜水餃


羊肉圓蔥水餃


鮁魚水餃


三鮮蝦仁水餃


韭菜雞蛋水餃


什錦素餡水餃


娘惹風味水餃


時代變換,消費升級,只賣一種產品的品牌已經很難在市場中拔得頭籌。
於是,張家餃王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對旗下產品結構進行全面的創新升級,在生產水餃這個主導產品的同時,發展一些其它種類的產品,實行多角運營:
先後推出了小籠包系列、雲吞、煎餅類、煎包鍋貼系列等其它面點類食品,以及冷凍速食系列、米麵糧油等其它產品。品牌旗下運營產品種類多達上百種。

人氣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