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研究學者楊明慧(左起)、娛樂文史研究者蘇章愷和亞洲電影資料館高級存檔師周世寶是「嬉笑怒罵:王沙野峰電影回顧特展」的幕後功臣。(檔案照)
(新加坡訊)亞洲電影資料館主辦的「嬉笑怒罵:王沙野峰電影回顧特展」舉行了將近兩個月,3月放映的電影包括《黑蜥蜴》(8日)、《酒帘》(9日)、《阿牛入城記》(10日)、 《雙星伴月》(10日)、《佛都有火》(15日)、《綽頭王》(16日)等。
亞洲電影資料館高級存檔師周世寶在電郵訪問中告訴《聯合早報》,根據電影回顧特展的售票情況,王沙和野峰的「阿牛」系列電影,尤其1974年的《阿牛入城記》和1976年的《阿牛下南洋》最受歡迎。
周世寶分享舉辦特展的初衷說,亞洲電影資料館過去放映諧劇雙寶王沙和野峰的作品時,公眾反應熱烈,比如2022年文化遺產節的兩場《阿牛下南洋》放映會門票售罄,故找本地娛樂文史研究者蘇章愷合作。
蘇章愷受訪說,許多本地觀眾依然想念王沙和野峰,也提到2024年是王沙的百歲冥誕,團隊因此希望能透過特展等,聚焦兩位傳奇人物的功績。
引發年輕世代的好奇
記者問周世寶、蘇章愷和展覽策劃人及本地電影研究學者楊明慧,有不少新加坡年輕人甚至一些中年人,對王沙與野峰並不了解,甚至不曾聽聞,三人對此覺得可惜嗎?該怎麼做,才能拉進年輕人與諧劇雙寶的距離?
周世寶回應記者詢問時認同說,給予特展積極與熱烈反應的群眾,主要是當年看過王沙與野峰的舞台或電視表演的觀眾,「不過,我也看過比我更年輕的觀眾,包括接近30歲的觀眾出席放映會,或陪長輩來看戲。有一名協助王沙口述歷史英文翻譯的17歲實習生,她原本不認識王沙,得知父母是王沙與野峰的粉絲後,以及在協助翻譯的過程中,對王沙產生好奇心。」
蘇章愷認為特展等相關活動,都是讓年輕一代更了解王沙與野峰的平台。他認為這類活動似一個窗口,而打開這扇窗口,並不僅是為了回顧過去的娛樂圈,也讓年輕人了解長輩昔日的生活與文化面貌。
楊明慧策展時總提醒自己,內容儘可能不要讓任何年齡層的人覺得有距離感。她說:「必須跟年輕一代分享王沙和野峰的故事,這些故事是我們的歷史與集體回憶。跟過去建立聯繫,可讓(不同年代的)大家更緊密。我也希望,生長在那個諧劇年代的觀眾,透過特展重溫過去時會感受到多一層情感。」
「嬉笑怒罵:王沙野峰電影回顧特展」至4月7日舉行。片單、放映日期及購票詳情可上網bit.ly/AFAWangShaYeFeng了解。
取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