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有兩家洲際酒店,位於武吉士區域的老洲際主打復古懷舊的特色,而位於羅伯遜碼頭旁的新洲際風格則更為現代時尚。羅伯遜碼頭位於新加坡河較上游的位置,但距離入海口其實也僅有1.5km。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在這裡開啟重建工程,逐步發展為了現在酒吧餐廳鱗次櫛比的樣貌。

公共區域
酒店的入口掩藏在一片綠蔭之中,出門右轉即可抵達新加坡河畔的步道與餐廳,入夜後這裡便會格外熱鬧。建築立面通體採用單向玻璃:對於室外而言,酒店如同一個玻璃盒子般屹立在河畔,藍天白雲映照在建築表面顯得非常精緻;而對於室內,由於白天從外部完全無法看見,所以私密性極強。



由於建築的一至三層為商業裙樓,引入了許多餐飲品牌,其中包括有在國內也非常有名的連鎖牛排館Wolfgang,所以前台被設置在了四層,需要從到達層搭乘電梯前往。酒店延續了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特點,里里外外布滿植物元素,例如到達層擺有若干盆栽,大堂外圍露台上也種滿各式綠植。



酒店的室內設計由新加坡知名工作室SCDA執筆,且這正是他們在新加坡本土的第一個酒店項目,而SCDA在國內的知名酒店項目就有三亞艾迪遜、蘇州金普敦與即將開業的上海虹橋麗思卡爾頓等多家。在前台通往電梯的過道兩側分列諸多座位,兼有休息區與大堂吧的職能,盡頭則是行政酒廊。




羅伯遜碼頭區域內的建築大多樓層不高,酒店也僅有九層,由於新加坡河在流經酒店時拐了個彎,便使得相鄰兩側的客房都能夠欣賞到河景。客房層的走廊以棕色原木、黑色金屬與米色牆紙構成素凈的主色調,而且沿著走廊在上下側均設置有橫向燈帶,搭配鏡面的設計更是拓展了空間感。



客房
羅伯遜碼頭洲際酒店改建自1999年開業的Gallery酒店,雖然SCDA已盡力探索空間利用的最大化,使外表與內裝煥然一新,但畢竟受到歷史建築的限制,所以客房面積整體偏小,基礎房從24平米起跳,套房也僅有44平米。此次入住的是河景套房且是一間角房,應該算得上總套之下最棒的房型。


這個房型雖然被命名為套房,但實際上整個臥室區域內並沒有任何隔斷,只能勉強被視作一間開放式套房。客房內延續了大面積的原木色立面與黑色金屬包邊,地面也選用非常有高級感的原木地板搭配地毯的形式,床頭櫃、吧檯、行李架等甚至直接用上了石材,細節之中體現出簡約與大氣。




新加坡河景觀是酒店的一大亮點,而酒店橫向與縱向的兩排客房中各有一側擁有河景,其中縱向一側的房間,即這間客房所在的位置,由於距離河是最近的,也就有了最棒的景觀。而且這間客房恰好位於建築拐角的位置,擁有兩面落地窗,不僅有270度更開闊的視野,充足的光線也讓房間更通透。



迷你吧配備了Nespresso膠囊咖啡機與MONOGRAM的茶包,包含英式早餐茶、茉莉花茶、薄荷茶、煎茶等四款共八包。茶包的品牌有些小眾,但實際上這可是在國內曾經紅極一時的甜品店Lady M的官方茶品牌。小冰箱選用新開業奢華酒店所偏愛的推拉式設計,其中的內容也非常豐富。


衛生間非常寬敞,占據房間將近三分之一的面積,設置了雙台盆,浴缸與淋浴間更是都擁有獨立的窗戶。備品是大瓶裝的Byredo品牌,但是不同於國內分號選用BLANCHE白色浪漫系列,國外的洲際酒店均選用BAL D' AFRIQUE非洲之旅系列,這款香型大多數香調都來自非洲本土所以氣味非常獨特。




康體設施
同樣是出於舊樓改造的限制,公共區域的面積也相當有限,設計團隊只能努力進行規劃以期不要太侷促。例如前台、大堂吧與行政酒廊是三進式的串聯布局,健身房也被獨立安排在了一層,需要從後門走出酒店前往。其占據了建築的一個夾角,通過兩面落地窗與夾層設計使之不會顯得太過擁擠。



泳池位於四層,更衣室需要從室外繞行、泳池邊獨立的淋浴也是露天的,可以說是把空間運用到了極致,在不犧牲功能性的情況下讓每個區域都不至於太過擁擠。雨季中的新加坡常常會突然間下起瓢潑大雨,雖然泳池無法使用,但我觀察到許多人喜歡躺在泳池邊觀雨,聆聽雨滴打在水面上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