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就是個三多國家:民族多、文化多、教堂多

2020年01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主殿,主殿大廳里禁止拍攝,供奉的媽祖娘娘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主殿後面的觀音堂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香爐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主殿兩側的小殿,這裡描述應該是冥界了,左右是黑白無常,後面的閣樓是旁邊的崇文閣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天福宮旁邊的崇文閣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崇文閣

28.Yueh Hai Ching Temple (粵海清廟)

粵海清廟,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坐落在菲利普街(Philip Street),靠近新加坡的中央商業區。建於1826年,最初為一間亞答屋。後來在1850年至1855年擴建成今天的規模。粵海清廟以潮州建築的風格和傳統形式建成,由左右兩間連接的祠廟構成,左祠是天后宮,供奉天后聖母(媽祖),右祠是上帝宮,供奉玄天上帝。粵海清廟還保存著清朝光緒皇帝御賜的親筆墨寶「曙海祥雲」,寫於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地點離綠線Raffles Places MRT不遠。

粵海清廟最近也在大修(2012年12月下),不過神位都移到了廟前草坪上搭的道場裡,香火依舊很旺

II-1. 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佛牙寺)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and Museum)是位於新加坡牛車水地區的一個佛教廟宇博物館,由釋法照於2002年11月30日在當地創設,並於2003年2月20日註冊成為宗教團體,後在2004年1月8日註冊成為慈善團體,是目前新加坡規模較大的幾個佛教組織和實體寺廟之一。2004年破土奠基修建,寺樓高五層,包含觀音殿、百龍殿、佛教文物館和佛牙舍利金塔等。此外地下還有三層,兩層停車場之外,還有一層是龍華劇院和素食的五觀堂(見照片介紹)。位於牛車水(Chinatown)區域,離Chinatown MRT很近。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佛牙寺,新修的很壯觀!四樓收藏有佛祖的佛牙舍利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香火很旺,旁邊有免費的香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大殿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大廳後殿,虔誠的香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佛牙寺模型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千手觀音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各種觀音化身!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法事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在佛牙寺的地下一層開有齋菜館–五觀堂, 食物是義賣,價格很公道,一份飯菜3新元,如果要茶水,一杯菊花茶1新元,聽著佛樂,吃著齋飯也挺不錯的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 恆念物力維艱」

今天的主餐–雲吞叉燒面,素的叉燒,每天的主餐都不一樣,也可以選三菜的米飯,也是3新元。

II-2.Tian Gong Temple(天公廟)

天公廟的建立年代網上沒有能查到,據當時廟祝介紹,這座廟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像天公廟這樣的小寺廟新加坡還有很多,大多都是早期華人社區自發建立起來的,根據大陸各地的風俗人情不同,依照原籍聚居的華人們,建立了供奉不同神的寺廟。由於中國的道教講究悟道,比不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宗教,所以在這座寺廟裡供奉的神佛就五花八門了,像佛教的西天如來、四大菩薩,儒家的孔子、華佗、關公、包拯這些名人,(他們在道教好像也都有名號),從這個華人自發建立的道觀,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中釋道儒融合的特色!

應該算是道觀吧!

大殿主位供的神還真多,連西天如來、四大菩薩都供了,在大殿里還供有像孔子、關公、包拯這些名人,從這個華人自發建立的道觀,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中釋道儒融合的特色!

脖子上掛滿紅繩的就是月老了!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