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程
一切的旅程既是開始,又是結束;既是對現在的擁抱,又是對未來的揮手別離。成都到上海再到新加坡的數個小時,正是從不同維度詮釋了這一趟旅程獨特的含義。
入住

新加坡可以說是這一片海洋與大陸交接的神秘土地上比較獨特的存在,高度發達的經濟、多民族的融合、高度依賴進口的現狀,這些標籤性的內容無不彰顯著這座城市最獨特的魅力。新加坡迷人的地方可以有很多,摺合人民幣50一瓶的天然礦泉水、路邊進口的花枝招展的熱帶樹木、甚至是酒店中多膚色的人種,當然,還有來自成都新東方五位老師的微笑。

第一天
上午經過了忙亂擁擠的早餐後,大家迎來了我們第一天上午的學習地-培根國際學校(自帶肉香的一個學校)老師就國際文憑課程進行了精彩的分享,多元文化下的教學對老師們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大家分小組互動,熱情高漲,在充分結合自身教學進行思考的前提下與培訓老師進行了深刻的交流。
交流之餘,我們更多的是反思。並不是外來的和尚就好念經,我們國內的中文教育體系也有先進的一面,也許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才是教學的精進之道。


下午我們來到了HWA國際學校,新加坡第一所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學校。新加坡國際學校,尤其是以華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學校,幾乎是與改革開放同步發展的,具有極深的淵源。
首先是校長進行的全面的新加坡教育體系的講解。新加坡的教育體系非常有特色,小六會考分流,「N」水準考試(化簡版,培養高級藍領等),「O」水準考試(升入高中)、「A」水準考試(申請大學) ,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這也導致了新加坡的職業技術教育特色非常突出。
也許職業教育正是西方國家教育發展的方向和特色,經過職業教育後的學生能夠有一技之長,能夠在社會上找到收入和地位不錯的工作,這就和我們視藍領為地位低下的傳統觀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值得人深思。

感想
新加坡的第一天感觸頗深,上下午的教學分享幾乎沒有觸及到應試的部分,全程都在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實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只要是做教育,只要是涉及應試的部分,都難免帶著鐐銬跳舞。在國內,對於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應試教育之間的鴻溝看似不可逾越,但是在新加坡,這個問題並不是難以解決的。多學科、跨學科、超學科的教學理念,從小學到高中的不同教學內容,科學理性的評價方式,這些新加坡教學中優秀的財富都給了處於教學改革的中國教師太多啟發。
第一天的學習就這麼匆匆結束了,對於新加坡的語文教學我們觸摸到了最基礎的一些方面,更難得的是新加坡教師的理念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明天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我們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