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2019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
健康睡眠,益智護腦。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為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此項活動的重點在於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
新加坡人睡眠不足問題嚴重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YouGov的一項調查發現,44%的新加坡人每晚睡眠不足7小時。
包括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在內的許多消息來源指出,18歲以上的人每晚應至少睡7小時。
然而,在1022名接受調查的新加坡人中,只有48%的人表示每晚睡7至8小時。

亞洲國家工作時間
新加坡近年來一直被外媒評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
YouGov亞太地區綜合部門主管傑克·蓋蒙(Jake Gammon)表示,高要求的工作可能是導致夜間睡眠不足的原因。
他說:「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大都市,只有大約一半的市民得到了足夠的休息。特別令人擔憂的是,低收入的新加坡人每晚睡眠不足4小時的幾率是其他人的兩倍。」
一向以勤奮著稱的日本為33小時,而亞洲一個更加默不做聲賣力工作的國家當屬——韓國,每周工作時間平均為40小時。但它們都低於新加坡人每周45.2小時的工作時間。
幫助學生多休息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為學校里在學習中昏昏欲睡的學生們推出了一項臨時午睡的服務。

這些看起來夢幻又精緻的睡眠艙都安裝在Lee Wee Nam圖書館,學生們可以在這裡小睡30分鐘。
南洋理工大學(NTU)表示,安裝睡眠艙的想法是因為許多大學生中一個普遍的抱怨而引起的——他們太過缺乏睡眠。
新加坡已在努力減少工作時間
從認知能力的角度而言,25個小時(也就是非全日工作或一周工作三天)是每周最佳的工作強度,而更少的工作時間則不利於大腦保持活躍。
因工作可以刺激大腦活動,並幫助年長的勞動者維持認知能力。
但另一方面,過長的工作時間也會導致疲勞並產生身體及心理上的壓力,進而對認知能力造成潛在的危害。

為緩解新加坡人的工作壓力,新加坡政府也採取了一些資金和激勵措施,鼓勵企業採用更加靈活的工作時間,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和諧,進而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
新加坡政府還鼓勵公司在特定的日子允許員工在家工作。
另一種常見方法是讓員工在某些日子工作更多時間,以換取另一個工作日的休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