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那拉耶拿教會在義順的療養院擁有224張床位,同時設有日間護理中心,為包括失智症病患在內的年長者提供服務。(陳斌勤攝)
一張已故親人的照片,一處甘榜舊居,一塊白糖糕...... 然後用人工智慧「調配」出治療方法——本地療養院有望使用組合方法治療失智症病患。
瑞那拉耶拿教會(Sree Narayana Mission)星期天(8月25日)與本地啟發醫療私人有限公司(Inspire Healthcare)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探討通過醫療新技法,讓教會下屬療養院、日間看護中心等變得更加人性化。
瑞那拉耶拿教會總裁:讓年長者生活得有尊嚴
公益機構瑞那拉耶拿教會目前在義順的療養院擁有224張床位。該教會總裁德文德蘭(S. Devendran)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到了2028年,教會將在義順再建兩家療養院,屆時,三家療養院的病床總數將接近900張。同時,教會還在義順、兀蘭、勿洛共設有三家樂齡看護中心,提供失智症病患護理、社區康復等服務。
他說:「沒有年長者心甘情願住進療養院,我們必須讓他們在這裡生活得有尊嚴。」

瑞那拉耶拿教會計劃到2028年在義順再建兩個療養院,屆時,三家療養院的病床總數將接近900張。(陳斌勤攝)
啟發醫療執行主席吳慧慜告訴記者,公司在過去一年半里,通過與國內外專家合作,正在研發一種失智症治療方法,並考慮今後在瑞那拉耶拿教會屬下養老機構進行試點。
她解釋,儘管失智病患對於身邊的很多東西變得陌生,但他們對於過往仍有印象。譬如,過世的親人照片可以刺激他們的大腦,過去居住過的甘榜和曾經吃過的東西也可能一樣奏效。
「我們用不同類型的東西激發病患的記憶,然後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制定出個性化治療方案。」
這種創新的治療方法,受到了瑞那拉耶拿教會療養院高級護士塔茜絲(Ma. Teresa Omli Tacis,37歲)的歡迎。她告訴記者,失智症病患常常會莫名發怒,這讓護理工作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但舊照片有時的確能幫上忙。
「當我們把病患以往的照片給他們看時,他們竟然能想起不少東西,甚至可以對著照片和我們講述他們以前的不同愛好。」
當日的簽約儀式在軍港中學舉行,也是紀念印度聖人、哲學家、精神領袖瑞那拉耶拿古魯(Sree Narayana Guru)170歲冥誕社區活動的一部分。教會的名字也因這位聖人而來。同日,教會還與保健服務業雇員聯合會、社會服務機構AWWA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律政部兼交通部政務部長穆仁理出席活動,並呼籲人們支持該教會的社會事業。

瑞那拉耶拿教會星期天在軍港中學,舉行紀念印度聖人、哲學家、精神領袖瑞那拉耶拿古魯170歲冥誕社區活動。(陳斌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