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國際半導體展相隔11年再次在新加坡舉辦,為期3天的活動吸引來自23個國家和地方的700多家公司參展,出席人數預計超過2萬人。 (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看重亞洲在半導體供應鏈扮演的關鍵角色,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本月將在新加坡設立第二個總部。
《聯合早報》報道,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主席馬諾查今日在新加坡舉行的2025年東南亞國際半導體展的開幕儀式上,做出上述宣布。
SEMI代表全球3000多家半導體公司,協會總部位於美國。
馬諾查說,該會將有兩個總部,新總部設在新加坡,以支持該會在亞洲的主要樞紐,降低運作的複雜度和提高靈活度。
另一方面,雖然半導體業被捲入貿易戰,業界人士依然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除了有望在人工智慧的帶動下,市場將突破1萬億美元。
馬諾查估計,量子計算的發展,有可能讓全球半導體業在2040年,再翻倍到2萬億美元。
「這個行業註定會茁壯發展,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花了70年,才實現6000億美元的營收規模,接下來幾年會達到1萬億美元,這主要受益於人工智慧的浪潮。
「而人工智慧只是冰山一角。再過10年,量子計算的浪潮就會開始。到2040年,半導體業的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半導體業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
馬諾查指出,半導體業今年關注的重點依然是供應鏈的韌性。他認為,晶片短缺的危機尚未完全過去。儘管額外庫存有所增加,但如果供應鏈不夠堅韌,晶片供應仍有可能短缺。
陳詩龍:新加坡繼續與志同道合國家深化半導體領域合作
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在談話中也提到,現在是重申半導體業合作夥伴關係價值的最佳時機。
他指出,數十年來,半導體行業藉助全球高度整合的供應鏈,蓬勃發展,每個國家和企業都有自己的專業領域。例如東南亞已成為半導體的主要製造中心,2023年占全球晶片出口的五分之一。
新加坡同樣占有重要角色。如今全球每10片晶片中就有一片來自新加坡,每5台晶片製造設備,就有一台來自新加坡。
「這一段時間以來,先進晶片和相關製造設備被單方面限制出口。現在,針對半導體徵收關稅的可能性也迫在眉睫。」
儘管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各種應用領域,無論是消費電子產品、電動車或5G,市場對先進半導體的需求依舊在增加。
生成式人工智慧和工業自動化等大趨勢,也有望推動這個行業持續增長。預計到2032年,東南亞的半導體市場將增長近一倍。
陳詩龍強調,新加坡會繼續與志同道合的國家深化在半導體領域的合作。
東南亞國際半導體展時隔11年再次在新加坡舉辦,為期3天的活動吸引來自23個國家和地方的700多家公司參展,出席人數預計超過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