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縮招?
看看新加坡留學!
對於備考2023年的考研er來說,以下哪種情況最難呢?
是準備大半年的學校取消該專業招生?還是考綱大變動?亦或者是考研人數年年上漲,招錄人數不增反減?

經歷去年考研人數暴漲的刺激,許多人預測23年考研的人數也會出現一個大幅增長。
然而,人數年年漲,各高校的招生人數卻在縮招,甚至有些院校直接停招,猝不及防連報考的機會都沒有了,相比之下,改考綱,換專業書都沒有特別頭痛了。
距離考研已經只剩2個月左右,咱們的23考研er真是太難了!
23考研er有多難!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為457萬,比2021年報考人數377萬多了85萬,增長率23%。
而2023年考研報名超520萬人,又雙叒叕創下歷史新高。

但這麼多人報考,招錄人數卻沒有相應增加,不少學校甚至「縮招」!

然而這還不是最悲催的……因為,有些同學的專業沒了!

統招名額變少,就意味著考研分數線的上漲,考研競爭就會更加激烈。不少考研的同學直呼「有億點慌」!

全球疫情的情況下,升學壓力和就業壓力也前所未有的大。所以就更需要23考研的同學們認真思考考研的目的。
要「以始為終」,按需考研。有的同學是為了就業,有的是為了學術上的研究,有的為了拓展視野,也有些同學是希望提升人脈關係資源。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以及政策環境的變動,及時修改未來計劃。
對於仍然想要考研,並對計劃有所調整的同學,小編有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如何有效應對縮招?
1. 抓緊時間更換目標院校
對於縮招幅度大,只有一個招生名額的,或者直接停招的學校,這時候換學校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再猶豫一段時間,就有可能來不及了。現在才9月中旬,距離考研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可以選擇專業課比較接近的學校,比如專業課都是統考的大學,不要選擇專業課自命的大學。

2. 學碩改專碩
一般情況下,專碩的名額會比學碩的名額多一些。
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專業書碩士比例將達到三分之二。
專業型研究生在碩士層次的主體地位將進一步增強,聚焦在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所以放棄學碩,轉戰專碩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

3. 海外留學讀碩士
國外院校碩士採用的是申請制,需要提供相關的申請材料,包括本科學位證、成績單、語言成績等。設計類專業一般要求提供作品集。材料審核通過後會通知學生進行下一輪面試,最後由學校綜合決定是否錄取。
部分院校考慮到國際生會有語言學習的障礙,大都開設了留學預科課程以供國際生學習語言,讓學生提前適應接下來的研究生課程。

選擇新加坡留學
1. 留學不等於學費高昂
一說到出國留學,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貴。
在國內讀研的話,按照3年制,學費8000-20000元。一般來說學碩一年學費8000元,三年24000元。專碩略貴一點,大概是10000-20000元。當然,還有一些專業的學費就更加高昂了,比如金融類,藝術類。
前幾年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多學校的宿舍供不應求,學生不得不外出租房。
學費、房租、生活費等,林林總總加起來,三年差不多要花費12萬元。

國外研究生學制一般是1-2年。以新加坡為例,碩士課程快捷度高,有些項目只需一年就可獲得名校碩士文憑。對大多數申請應用型碩士學位的學生來說,1-2年課程設置非常緊湊豐富,沒有時間上的浪費。
能比國內研究生早1-2年就業,無疑將比同齡人領先一步,多出兩年的工作經驗,這樣也可以先拿1-2年的工資。整體費用算下來也沒有比國內貴多少。超過65%的海歸認為可在5年內收回留學經濟成本。
除此之外,評價留學的價值不能簡單地看經濟成本與回報,也需要考慮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新加坡留學的費用相比於老牌歐美已開發國家來說,要便宜得多。新加坡距離國內近,治安穩定,文憑及學位被國際認可。公立大學畢業後可獲得新加坡綠卡,工作兩年左右便可收回教育資金,回報率很高。
如果有同學正在為考研競爭壓力大而煩憂,不妨把眼光放長遠,看看留學新加坡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