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尾獅是新加坡的標誌、吉祥物和鎮國之寶!同時,魚尾獅公園所處的濱海灣,是新加坡城市風景最漂亮的地方,外國遊客到新加坡遊玩,魚尾獅公園是必須打卡的地方。

自由行去魚尾獅公園的方法很多,最經濟實在的就是地鐵出行,不過魚尾獅公園距離周邊地鐵都有一定的距離,選擇如何走能看到更多的景色,就需要一番考量了。小鹿在這裡用實圖帶你坐地鐵,走一條最近、最美的觀光路線到達魚尾獅公園!

從地圖上看,萊佛士地鐵站是距離魚尾獅公園最近的一個地鐵站,位於市中心的金融區,周圍高樓林立。低矮的,具有殖民特色的萊佛士地鐵站口就顯得特別突出!

萊佛士地鐵站是東西線和南北線這兩條主要幹線的交匯處,交通非常的便利!

下圖標註了如何從萊佛士地鐵站H口出來,沿著新加坡河邊走到魚尾獅公園的。(小紅圈是H出口,大紅圈是魚尾獅公園,藍色箭頭是行進方向。)

這裡是地鐵站的主要出口,從這裡出來,不要從邊上的小出口出去。

出口對面的牆上就有各個出口的方向以及出口周邊的地標建築,中間紫色線劃出來的H口就是去魚尾獅公園的方向,轉右往H口方向出發!

往前走不遠,就有電動扶梯上去,記得靠左邊站,右邊是快捷通道。

萊佛士地鐵站是一個大站,道路四通八達,路口很多,上來以後先找好H口方向(注意找綠色圈的方向牌)。

直走到底後,H口轉右繼續走。

再往前走一點,出口就在前面了。

從這個位置坐扶梯上去。

上來後,就在出口處右轉(紅色箭頭方向)。

沿著紅色箭頭方向直走到河邊。

很快就到河邊了。這條新加坡河承載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起源,見證了歷史的發展變遷。河對岸的眾多西式建築,是以前英國殖民時期的行政區。

我們繼續轉右邊,沿著河岸往前走,一路欣賞兩岸風光。

前面不遠的地方,路邊有一組塑像,描繪了以前在新加坡河口蓬勃貿易的情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新加坡殖民時期的第一個碼頭:泊船碼頭。那時候的貿易往來主要是在這裡實現的,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起源地。早期的商品以絲綢,棉花,香料為主,到了19世紀末,交易的商品則多為橡膠、錫與椰干。

旁邊的河上架著一條獨特的橋:加文納橋。加文納橋(Cavenage Bridge)是新加坡唯一的懸索橋,建於1869年,有近150年的歷史了,它以海峽殖民地總督最後一位總督加文納的名字來命名,是新加坡現存最古老的橋。
你們注意到橋頭紅圈圈的地方了嗎?那裡也有亮點哦!

拉近來看,哦,原來是幾隻小貓。好不起眼,對吧?如果不注意,根本看不到他們。可是,不說你不知,它們可是我國大名頂頂的「新加坡拉貓」。早期常出沒於新加坡河畔貨艙周圍的流浪貓。當時居住在這一帶的華人,便給它們取了個名子,叫「新加坡拉貓」。它們卻是世界上最小的貓家族。這種貓的身形嬌小,可卻有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耳朵成三角形,拖了一條長長的尾巴,在當時可是人見人愛的小動物。

加文納橋溝通北岸的殖民行政區和南岸的金融商業區,是當時兩岸來往的主要幹道。在北岸的殖民行政區,有以前殖民時期的國會大廈、市政辦事廳(現在是亞洲文明博物館)、維多利亞劇院(音樂)廳、舊高等法院等眾多西式風格的建築,是新加坡的一個西式文化的歷史保留區,非常值得參觀瀏覽,有時間一定要過去走走!

橋頭旁邊的西式建築,是五星級的富麗敦酒店,建於1928年。原為郵政總局和本地商會的辦公處,原名浮爾頓大廈(Fullerton Building),後來的70年里,大廈輾轉成了多個政府部門的辦公室,並被視為新加坡的地標之一。
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政府決定將大廈私有化。由本地已故房地產大王黃廷方控制的烏節廣場和信和置業於是在1997年將其標下,並花了約兩年翻修。浮爾頓大廈這才變身為富麗敦酒店。

因為我們今天的目標是魚尾獅公園,所以我們就不過橋,直接繼續沿著河岸往前走。

看到河畔的一組塑像了嗎?這組雕塑就叫做《第一代》,是新加坡先驅雕塑家Chong Fah Cheong的作品。五個赤裸男孩雕像,好象要跳入河中游泳——這是第一代到新加坡的移民的孩子常做的體育活動。

男孩們生動的笑臉,表現了當時的農村孩子們簡單快樂的日子!

路過富麗敦酒店的酒吧餐廳,是不是覺得在這裡喝個下午茶會很悠閒浪漫呢!

再往前走一點,你又看到另外一條獨具風格的鐵橋—安德遜橋。它建於1910年,已經有百年的歷史,是以英總督john anderson的名字來命名。安德遜橋是一架鋼鐵橋,他的承載能力大家就可想而知了,在當時是連接皇后坊和政府行政區的重要通道,現在也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方程式F1賽車的跑道之一。

走到路的盡頭後轉右往上行。

走到頂後再繼續轉右,順著道路往前走到一個大路口。

看到馬路對面那個墨綠色的建築了嗎?我們要通過人行道走到那裡。過馬路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不要闖行,不要闖紅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