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咿呀,這是什麼菌類?那位植物學家可以幫我們鑑定一下?


在島上有不少這樣的桌椅,走累了可以休息。如果想一邊看海景一邊野餐,那是在合適不過了。


我們走到了熱帶海洋公園外展與教育中心參觀——這是今天額外的收穫。

我們還參觀了島上的熱帶海洋研究所。



銜接聖約翰島和拉扎魯斯島的長堤,這裡也是垂釣的好去處。



來到拉扎魯斯島,這裡有一個形狀像大大的」C「的水灣,水波不揚,絲滑如綢,許多私人遊艇停泊在這裡,有人在沙灘上做著日光浴,有人在遊艇上飲樂歡快,有人在水裡浮沉潛泳,有人在岸邊林蔭處靜享美食。

寧靜的港灣,遊客在靜靜地享受著美好的時光。港灣的對面就是龜嶼。但拉扎魯斯島與龜嶼之間是湍急的海流,沒有橋樑銜接,所以從拉扎魯斯島去龜嶼,必須返回聖約翰島碼頭乘坐渡輪。

返回聖約翰島的途中可以看到岸邊成排的紅樹林。紅樹林對保護海岸線免遭潮水侵蝕、改變氣候變化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仔細觀察,許多彈塗魚在紅樹林的根部愉快地玩耍,紅樹林對弱小的海洋生物也起著保護作用。

一條小船,纜繩系在岸邊,船主不見蹤影,小船在海面隨著海風輕輕搖盪。紅船綠水,海風習習,」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句突然湧入腦海。

到了聖約翰島碼頭,遊客井然有序的上船,展開我們的第二段行程——龜嶼朝聖之旅。

從聖約翰島航行十多分鐘,龜嶼已經赫然在目。 歡迎來到龜嶼!Kusu是馬來文,即」烏龜「的意思,英文是"tortoise"。

龜嶼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華人和一個馬來人兩位商人駕船外出,在一個夜黑風高、浪急糧絕的晚上,船隻擱淺,兩人落水,生死未卜,在這危急時刻,來了兩隻烏龜……
哈哈,聽古不如看古,看古不如跟著老師走,邊聽邊看,答疑解惑,饒有趣味。

龜嶼島上有兩座廟宇,那位被神龜救的華人認為龜是土地神派來的,所以他就修建了一座華人廟宇——大伯公廟來感謝神靈拯救之恩;那位馬來弟兄認為神鬼是馬來神派來的,就修建了一座馬來神廟答謝神靈。

在這座八角亭前面來個造型! 到龜嶼,一定到許願井這裡許個願,投擲硬幣到」蓮花池「內,看看你的願望是否會實現。
在天界、地界、人界三界當中各有其神,土地公就是土地神,客家人稱為」伯公「、」大伯公「。通俗來講,大伯公或土地神就相當於」村長「。他無處不在,是人世間最廣泛的神。而且土地神非常本土化,有多種造型,有些土地神左手拿金元寶,右手拿如意;有些土地神右手持龍頭拐杖;少數土地廟還有土地婆陪伴。

土地神也是我們的財神,保佑我們財源廣進、幸福吉祥。
龜嶼的這間大伯公廟,就位於繁忙的新加坡海峽,看著穿梭在新加坡海峽的巨輪來來往往,為世界各地運送著源源不斷的財富;每天又有大批香客前來朝聖膜拜,也算是海上仙閣。

參觀完大伯公廟,我們還要參觀馬來神廟——拿督公。
拿督公(馬來文Dat'ok Kong)是東南亞民間信仰的神祇,常見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南部和印度尼西亞的馬六甲海峽沿岸地區,是一個混合馬來亞祖靈崇拜、回教的蘇非派信仰和中國民間信仰產生的神祇。

拿督是什麼意思?是對馬來王國的大臣、長老、酋長或貴族的稱謂。他們過世後,他們子民就把他們靈格神化,稱之為「聖跡」(Keramat),祈求他的神靈能夠庇佑地方上的安寧。
簡單來說拿督就是馬來文化里的」土地神「,掌管一方平安與福祉,是回教傳入東南亞以前就已經存在的神靈。
下面,準備爬上152階台階吧!

這裡有兩個巨大的龜雕,是打卡必到之地,我們一定要合影。


龜嶼是新加坡的最南端——在這裡,可以遠眺印尼的巴丹島,觀看過往的巨型輪船,吹吹海風,欣賞浪花拍打在腳下。


留個影,把記憶留下。我們就要返航咯!


下午的天氣多雲,六點鐘返回新加坡時天空有點陰沉,夕陽透過雲層照射到海面上,波光瀲灩,我們仿佛從遠古歸來,把靜謐留在心底,快樂洋溢在笑容里。

新加坡,我們回來了。我們真的有出國度假的感覺,棒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