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年貨市場出現了如下告示:

emmmm……想表達的意思大概是:「為了保障您在農曆新年期間的安全,制服警員和便服警員會在年貨市場內巡邏」?
許多人對於新加坡的華文都有所疑問,那麼新加坡的華文日常表達和中文日常表達有哪些不同呢?
比如說八仙就是%,30八仙就是30%的意思;
我還沒有還錢,意思是我還沒有買單;
九點兩個字就是九點十分的意思(注意:新加坡不說具體的分鐘來表達時間,而是說時鐘上的數字。5分鐘=1個字);
買蔬菜水果的時候,新不新鮮賣相好不好都說美不美;
一粒橘子,一粒菠蘿,一粒榴槤,一粒西瓜,一粒鋼卷——這些都用粒來表達……
……

六噸重的一粒鋼卷
那麼新加坡的華文日常表達,為什麼和中文日常表達如此不同呢?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新加坡推行雙語政策,許多時候新加坡人其實是在用英語的語法說中文。
這從有些用英文延伸出的詞中就可以看出來。
比如說蘿莉=貨車,因為貨車的英文是lorry。
阿里巴巴一定好?

另一方面,也有方言的因素在裡面。
比如說,所有有關臉的,新加坡人都喜歡說面——面巾,面盆,而在中國大陸某些地區的方言中,也把臉盆,毛巾叫做面巾,面盆。
其實許多新加坡人本身是講閩南語的福建人,長時間下來新加坡的華文日常表達帶些方言因素也在所難免。

雖說新加坡華文日常表達方式和中文日常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但學華文,新加坡絕對是認真的!
新加坡曾有一段長達三十年的華語推廣運動。在1960年代新加坡決定開始使用簡體字,這是配合雙語政策實施的一項改革。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多次公開推廣華文
2019年10月22日,新加坡推廣華語理事會在華族文化中心舉行盛大典禮,慶祝「講華語運動」推行四十周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呼籲新加坡華人多用華語,鼓勵新加坡人把華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雙語政策」是新加坡獨特的國家政策,而現在新加坡的雙語優勢漸弱,精通雙語的人才實際越來越少,華語的學習也越來越重要。
華語魅力猶存,而文化傳承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