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亞洲教育強國,教育資源豐富,教學質量上乘,受到眾多中國家庭的歡迎。
而12-16周歲的學生處於初中階段,正是他們學習更加深入和擴展知識的時期。將孩子送到新加坡留學,可以幫助他們學習更多學科,拓展國際視野,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想去新加坡讀初中都有哪些可選擇的路線。
政府學校
新加坡政府初中是由政府管理和監管的公立學校,遵循新加坡教育部的教育準則和課程標準。初中學校提供更多學科的學習機會,如物理、化學、歷史、文學等,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各個學科領域。
政府初中學校通常注重學術成績和考試評估,提供一系列的普通水平(普通考試水平)和特級水平(高水平考試水平)課程,以適應學生不同的學術水平和興趣。
對於國際學生想要入讀新加坡政府中學,主要的途徑是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國際學生統一入學考試,即AEIS考試。
AIES考試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專為有意申請就讀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國際學生統一組織、安排的入學考試。順利通過該考試的國際學生將在次年1月份直接入讀新加坡政府中、小學。

如果孩子錯過了9月的AIES考試,還可以報考每年2月份的S-AEIS考試,通過的考試學生將在第二年的6月份左右入學。
今年的AEIS考試已經結束,孩子如果有意申請新加坡的政府中學,可以備考2024年2月的S-AEIS考試,或是2024年9月的AEIS考試。
不過,要注意的是,中學四年級是不設國際學生入學考試的。由於他們即將參加O水準考試,因此無法直接入讀,家長可以考慮報名中學三年級。
另外,AEIS考試成績通常不會對外公布,以保護考生的隱私。
並且,考生是無法自行選擇想要就讀的學校的,新加坡教育部不接受AEIS考生的轉校申請,一旦放棄將失去考試資格。
政府學校優缺點
優點:
公立學校的管理和監管非常嚴格;
教育質量的一致性和高標準;
注重學術成績和考試評估;
提供普通水平和特級水平等不同水平的課程;
幫助學生在學術上取得進步;
學費相對較低。
缺點:
限制學校和教師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靈活性;
學生數量較多,教師難以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關注和指導;
競爭激烈,加劇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和焦慮。
國際學校初中
新加坡國際學校初中部同樣提供更深入的學科選擇,並採用國際課程體系。這些學校通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學習能力。國際學校初中部可能有更多的選修課程和項目,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新加坡國際學校初中的學習水平較高,Y在初三階段,學生將接觸更加深入和拓展的學科知識,學習的難度可能相對較高。此時入學,學校會要求學生需要在各個學科有紮實的基礎,並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應對更高級的課程和學術要求。
大部分國際學校都會開設IGCSE課程,即國際中等教育普通證書。該考試是最受14至16歲青少年喜愛的國際資格賽之一,隸屬於劍橋全球測試(CIE),可以用來銜接IBDP、ALevel甚至AP,是國際公認的國際高中「黃金銜接課」。
國際學校優缺點
優點:
國際化的教育;
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視野;
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
多元化和包容的環境。
缺點:
相較於公立學校,國際學校學費通常較高;
課程在學術要求上更為嚴格,學生的學習壓力可能較大。
教會學校
相比於門檻較高的政府學校,學費較貴的國際學校,教會學校顯得親民了許多。新加坡教會學校錄取門檻較低,國際學生不需要參加政府統一的AEIS考試,也可申請報名。
在新加坡有兩所教會學校,分別是新加坡三育中小學(Sanyu Adventist School)和新加坡聖法蘭西斯衛理學校(S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這兩所學校都提供了初中課程,並且教育體系及教材和政府公立學校是一樣的。
特別是在三育中小學,孩子可以在學習後參加O水準考試,獲得進入公立教育系統的機會。
教會學校優缺點
優點:
採用新加坡教育部規定的教材,和政府中小學同步;
在讀期間或畢業後升學可以參與教育部統一的考試;
兼顧本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一站式教學模式;
報名時間十分自由,可以隨時報名;
國際學生也可以隨時入學,允許插班;
可以申請陪讀。
缺點:
整體的教學質量以及師資力量不及政府學校;
學生多以中國學生為主,整體的學習環境不夠國際化。
綜合以上情況,我們為家長提出幾點建議:
1. 年齡小或者還未中學畢業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AEIS考試,插班進入政府中學進行學習。
2. 年齡較大的學生可以考慮選擇提供O水準課程的學校專門備考,等知識儲備到一定程度後,報名參加新加坡的國考,通過O水準考試成績進入政府理工學院或初級學院就讀,或是用O水準成績申請大英國協國家學校。

3. 進入政府學校均須通過考試,入學考試難度大,所以建議參加考前培訓。家長也可以考慮先進入國際學校再利用課餘時間培訓考政府學校。
總而言之,中國家長在考慮讓孩子前往新加坡留學時,需要全面了解相關信息,制定合理的規劃和安排,積極支持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