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要有 方法要對
我相信國內很多中學生的心中或多或少地,產生過上北大、清華的夢想。兩所高校加在一起,每年本科招生人數僅有7200餘人、碩士生1.23萬人、博士生6000人左右,合計2.56萬人的招生規模。本科生僅占其中的28.25%。而全國高考生以千萬計,錄取率僅為萬分之七。再加上教育的地域性差異,有的省份考取「北清」可謂難於上青天。

換個賽道 達成目標
十年前,我和多數家長的教育視野相差無幾,內心裡的「北清」情懷,已經在孩子5歲時時,就種下了小小的種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隨著我對基礎教育的了解,我的內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是拼盡家庭全力+孩子的學習學習再學習;還是換個教育賽道,尋找更適合孩子的發展方式?

孩子有很深的傳統文化底蘊,我又比較傳統,所以我們選擇了小學留學新加坡,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去適應,融入,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一個留學生能夠本土化,從語言到文化乃至其它方面,是需要一個7至10年的過程。有規劃的留學才是成功的留學。
七年的時光流逝,孩子融入的很好,也很適應新加坡的教育,並且一直以學校前10%的綜合狀態往前走。母語、高級母語的優勢得以發揮;某些學科在學校的教育平台上獲得了國賽的機會;專業的定位在中三、高中的選科嘗試中逐漸清晰;英語的底蘊在各項活動中得以提升……。其實在小學畢業選擇中學時,孩子有機會去到最好的特選學校SAP,但是她在參加了幾所學校的開放日後,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學校,於是去到了一所十分優秀的英校,此時她的大學目標確定了雛形(在G5英國名校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專業)。

而我朋友的孩子選擇了最優秀的華校,參加了學校的雙語深廣文化,去台灣學校交流,去美國學校參觀,現在也考慮是否要回北大讀書。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她/他的微笑就是最美的風景。祝願你心中有夢想,生活有歡樂;忘記過去的憂愁,把握今天的擁有!

傳說中的免費讀北大、清華
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獎學金,至今已有49名學生受惠,其中29人已順利畢業。配合獎學金成立十周年,宗鄉總會於去年成立了「獎學金得主交流網絡」,讓歷屆得主相互學習交流,提升彼此的自身價值,以便更好地回饋華社、回饋新加坡。

今年榮獲2021年宗鄉總會獎學金的五名學生!他們分別是華僑中學(高中部)的朱逸軒和叢雨晴,諾雅初級學院的王韻潔和陳醇霖,以及立化中學(高中部)的葉婷。他們即將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攻讀本科學位。

宗鄉總會獎學金自2011年頒發,旨在為我國培育雙語雙文化優秀人才,每年資助最多無名優秀學生前往中國的頂尖大學深造,成功申請者每人每學年可獲得1萬5000新元的獎學金:包括往返國際旅費、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簽證費、保險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