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將目光投向新加坡公立教育體系,期待孩子能在「沒有那麼卷」又「教育質量出眾」的學術環境中成長。
然而,許多家長在規劃留學時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新加坡公立學校存在兩個特殊年級,完全不對國際學生開放。若未能提前掌握這一信息,可能導致精心準備的留學計劃被迫中斷,甚至付出高昂的時間與經濟成本。
雷區一
小學六年級
(12歲左右)
這一階段的新加坡學生正經歷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分流考試——小學離校考試(PSLE)。這場考試不僅決定學生能否進入頂尖中學,更影響著未來O-Level與A-Level的升學路徑。由於PSLE的備考周期長達三年,本地學生從四年級起便系統學習考試策略,六年級全年進入高強度總複習。此時插班的國際學生將面臨三重挑戰:課程進度已推進至綜合複習階段,科學科目全英文授課模式,以及數學難度比國內同年級高出近兩年的知識體系。

新加坡教育部明確規定,國際學生申請政府小學的最高年級為五年級,六年級全年不接收新生。曾有家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孩子規劃六年級入讀,最終不得不選擇降級至五年級重新適應,每日額外補習三小時以彌補語言與學科的斷層。
雷區二
中學三年級/高中一年級
(16歲左右)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是小學6年,中學4年,高中(初級學院)2年。中學的畢業年級是中四,對應著新加坡教育體系中的O-Level備考關鍵期。
政府中學的中四年級(即O-Level考試年級)完全不接收國際插班生,而中三年級插班也面臨極高門檻。本地學生從中學一年級開始便逐步構建O-Level知識框架,到中三年級時已完成80%的考綱內容,全年進入專題強化訓練。國際學生若此時入學,需在一年內消化三年積累的課程內容,同時應對包含文學分析、物理化學實驗考核等在內的複雜評估體系。

對於國際學校體系而言,IGCSE課程的核心階段集中在九年級至十年級,多數學校同樣對十年級插班生設置嚴苛的入學考試,2023年某新加坡知名國際學校十年級錄取率甚至低至8%。如果之前是全英文教學,孩子還有可能考上,如果是想從國內轉軌,希望則大大降低。
中小學畢業年級學生想留學怎麼辦?
面對這兩個特殊年級,家長需採取戰略性應對方案。若孩子已接近小學六年級,可選擇降級至五年級申請政府學校,或轉入採用IB-PYP課程的國際學校,其靈活的教學框架更利於學生過渡。同時建議參加AEIS預備班——該政府學校入學考試通過率常年低於20%,需至少提前一年準備。

針對中學階段的高風險期,降級至八年級成為常見選擇,此舉可為孩子爭取兩年適應期以夯實學科基礎。另一種方案是進入提供O-Level強化課程的私立學校,這類機構通常允許學生用18-24個月完成備考,且課程設置兼顧學科教學與考試技巧訓練。

更深層的規劃智慧在於早點規劃,把握新加坡教育的「黃金窗口期」。政府學校的最佳轉入節點是小學二年級與中學一年級,這兩個年級不僅開放較多國際生名額,課程體系也處於新階段的起點,便於學生同步跟進。國際學校則通常在幼兒園大班、六年級(對應IB-MYP起始年)、九年級(IB-DP預備期)設置課程銜接點。值得注意的是,英語能力是決定適應速度的核心要素,轉入政府學校的學生若未達到同齡本地學生80%的詞彙量,平均需要14個月才能跟上常規教學進度。
教育決策的本質是對時間資源的精妙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