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陪讀媽媽,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三個孩子在新加坡留學的經歷。三個孩子來新加坡的時候,分別是10歲、4歲和3歲。現在來新加坡就讀已經1年多了。
我們家同時有小學高年級和幼兒園階段開始留學的孩子,回頭看看孩子們的變化,我最大的經驗是,如果有意向送孩子出國留學,越早行動越好。
語言環境

當我們剛來新加坡時,孩子們幾乎沒有任何英文基礎。
大寶的英文主要依靠國內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的ABCD和一些簡單的單詞。二寶三寶年紀小,我們家也比較佛系,英文是0基礎。
我的兩個小孩子都是在新加坡上幼兒園的,雖然一開始他們的英語幾乎為零,但得益於國際幼兒園的雙語教育,以及華文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他們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環境。
大約一年後,他們已經能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了,老母親覺得孩子上小學、初中後,英文用得跟母語一樣指日可待。
老大是小學階段過來的,儘管中文基礎較好,但英語補習的壓力會很大,年級越高,難度也越大,尤其是在好的學校中,入學考試的英語要求更高。我們家孩子當時通過了入學考試,剛入學的前2個月英文非常吃力。
因此,越早讓孩子們接觸新的語言環境,對他們適應當地生活幫助更大。
教育體系

這裡的幼兒園早上7點就可以送孩子去,晚上五點半或七點接回,也可以上半天,中午接回家。對於家長來說,這是最輕鬆的階段。
幼兒園的活動豐富多彩,也包括拼音、閱讀、算數和自然拼讀等重要的幼小銜接課程,還有穩定的教師團隊。
我的大兒子現在在小學,每天都很開心。新加坡的小學也卷,這是相比於歐洲、澳洲的學校,但是跟國內的學校比,競爭程度差太多了,教育以鼓勵為主,作業也不是特別多,對中國來的留學生來說,學習壓力適應起來不難。
不過一開始也是度過了一小段作業完成有難度的階段。這邊的國際學校作業很少是完成習題,大多數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創新性學習,比如做個展示、演講之類的,他之前在國內比較少接觸這一類,一開始有點手足無措。但現在已經沒問題了。
文化融入

文化融入是最重要的一點。
我們覺得,語言可以通過請輔導老師、在課後下功夫提高。但是文化融入是沒有辦法補的。
孩子的融入是根據他所見所聞來決定的,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也是在這個環境中形成的。二寶三寶從小在新加坡上學,身邊小夥伴全是新加坡的同學,他的文化認同是在孩子們之間的玩耍和朝夕相處中形成的,他自然不會有自己是「外來者」的感覺。
如果決定讓孩子出國,越早越容易適應和理解當地文化。
入學考試壓力

國際學生入讀新加坡的學校,不管是國際學校、私立學校還是政府學校,都是要通過考試的。學校自己的考試和AEIS考試都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考試難度也隨之增加,尤其是對英語的要求越來越高。
我身邊的媽媽圈裡,高中階段考上國際學校的非常少,而且都是本身就在其他國家讀過國際學校的孩子。
可能也是我身邊的樣本量不夠大,但還是能看出來難度是逐步上升。畢竟中國孩子的英文又不是母語,同齡的外國孩子在初高中已經能用很高級的詞彙了,中國孩子的英文如果日常表達還磕磕巴巴,考試難度可想而知了。
提前準備
我們家三個娃來新加坡上學,當時都是新加坡留學網幫忙申請的,考試之前上了幾周的輔導班,材料是老師們帶著孩子準備的。
從決定申請到收到offer,老大花了5個多月,老二老三花了3個多月。
總的來說,如果已經決定要送孩子出國留學,那就儘早行動。如果還在猶豫,但有這個想法,就要早做準備,多多搜集信息,聽聽專業人士的建議。如果實在拿不定主意,也可以先讓孩子開始英語學習,為將來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