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新加坡國際中學時,第一個難關就是確定課程體系。目前,A-level課程和IB課程都是國際主流的中學課程體系。所以,選擇IB課程還是Alevel課程?哪個課程更簡單?哪個更適合孩子升學?為了幫助大家做出這個決定,留學君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下A-level和IB這兩個高中課程體系,全面分析兩者的特別之處。

圖源:LIM YAOHUI
1 A-Level課程

圖源:Tutorasap.com
A-Level是英國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的官方高中學歷體系。學生在A-Level課程中通常會學習三到四門科目,但對科目數量沒有限制。常見課程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學、計算機、化學、心理學等等。
A-Level課程分為兩個階段:AS級和A2級。AS-Level指的是學生第一年的學習,學生可以在第一年後放棄一些科目,並且只需要在最後一年完成至少三門A2-Level的科目,就可以獲得這些放棄的科目的AS-Level資格。A2-Level就是第二年的學習,A2-level科目是計入「最終成績」的科目。
A-Level課程是以字母來劃分成績的:從E到A*,U是不及格,A*是最高等級。
2 IB課程

圖源:Ib.org
IB國際課程實際上是一種世界性的高中學歷認證,它由六個科目組成。學生必須從Language and literature、Language acquisition、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Sciences、Mathematics、Arts or Electives六個組裡每組選擇一科來學習,文理都有涉及。學生還必須在這些科目中選擇三門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最好是與學生的個人興趣和未來職業發展有關的科目),以便獲得更深入的知識。
IB課程還包括3個核心課程:
「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TOK)科目
擴展論文(Extended Essay,EE)
CAS(代表創意、行動和服務,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
此外,和A-level不同的是,IB採用的是積分制(滿分是45分),6門科目中的每一門成績從1分到7分不等。EE和TOK加在一起,學生最多可以獲得3分的加分,所以最高總分可以達到45分。24分是可以獲得IB文憑的最低分,但是還必須滿足一些其他的合格條件。
3 新加坡學校現狀

圖源:pexels.com
IB和A-level課程都是為期兩年的高中課程,主要面向16至18歲的學生。在新加坡,更多的學生傾向於選擇A-level課程。2019年,有12405名學生參加了A-level考試。A-level幾乎完全以期末考試為評分標準,考試往往偏重學習內容。
IB在新加坡則是一個較少選擇的選項。去年,新加坡有2228名學生參加了11月的IB文憑考試,其中包括來自英華學校和聖約瑟夫學院等學校的學生。每年5月IB還有一場考試,主要由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參加。
根據聖約瑟學院網站上的說明,在IB課程中,IB期末考試約只占各科總分的70%至80%,而由教師評估和考官檢查的作業則占最後成績的其餘部分。IB課程強調學生的研究過程,以及他們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他重要的外部評估包括知識理論論文和個人擴展論文(即前文中提到的TOK和EE),這些論文由學生在教師的監督下,在指定時間內完成。
為IB學生提供補習的導師Sean Lim先生表示,IB的覆蓋面更廣,但期末考試的難度往往低於A-level。他表示:
「對於考試比較精通的孩子,可能會在A-level考試中表現更好;IB考試有利於那些善於時間管理、自主學習和研究的學生。」
國家教育學院(NIE)的副教授Don Jason Tan說,兩種課程的一個關鍵區別是,總體來說,A-level課程注重課程的深度、IB課程注重學科領域的廣度。
4 A-level還是IB?
如果你確定要去英國留學,可能最好還是考A-Levels,因為它是英國傳統的高中學歷文憑。如果你不一定要去英國的大學,IB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它是一個國際課程,被近90個國家認可,而且在學習策略等方面也非常鼓勵全球視野。

圖源:pexels.com
A-Level課程允許在與你在你感興趣的領域有更多的深入知識,因為科目和課程作業少了很多,所以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獨立學習。如果你想申請需要面試的大學,例如醫學或牛津和劍橋大學,A-Level也會更好,因為你會被問到的問題往往是以A-Level為基礎的。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想在大學裡學習什麼課程,你可能應該選擇IB課程,因為它的範圍更廣,可以讓你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此外,IB也傾向於讓學生更有效地為大學學習生活準備,因為在整個兩年中都有研究論文計入你的最終成績(TOK和EE),而不僅僅是像A-level那樣只有最後的考試成績。

圖源:pexels.com
A-level還是IB?
這確實看似很難抉擇。
留學君想說,
這其實很簡單,
只需要看你是什麼類型的學生,
你有什麼目標。
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