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土面積僅為720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之高,每平方公里超過7000人,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國家之一。居民區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個公園,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的50%,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

因為沒有任何資源,新加坡人具有強烈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高新科技、新能源、生態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性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目標。


半個多世紀前,新加坡環境惡劣、雜草叢生、沼澤遍布。憑藉幾代新加坡人的勵精圖治、堅韌不拔,科學地規劃和實幹,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新加坡打造成了一座國際化綠色花園城市,成為世界最宜居住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有 500多萬人口,樹木卻多達 300 多萬株,18 個自然保護區,340多個公園。生物多樣性也越來越豐富,一些瀕危物種甚至失而復得。


每年政府部門和民間組織都會種下大量新的樹苗並策劃建設新的綠色景觀,隨時都有新的驚喜出現在我們眼前。建築設計師還別出心裁,巧妙地在高層公寓上建成了各種空中花園,這是新加坡獨有的風景。

到2030年,80%的建築將會高效利用能源與水資源,所有建築材料均為環保材料,不僅追求高品質,同時保證健康的室內環境。


周末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在植物園散步,感受天然氧吧。 與大自然一起聆聽一場賞心悅目的露天音樂會。或是在雙溪布洛濕地自然保護區看看紅樹林和遷徙而來的候鳥,用鏡頭捕捉大自然的精彩瞬間。




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和麥里芝公園是晨起徒步的最佳選擇,鍛鍊身體的同時,親近大自然和各種野生動物。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關愛野生動物的最好表達方式,是尊重它們的生活習性,千萬不要隨意喂食、觸碰,更不要在自然保護區釣魚,而是與它們和諧共處在同一個家園。

建國之初,新加坡城市建設導致自然環境受到很大影響,但政府及時作出了調整,發展經濟的同時,全力開展城市綠化運動,逐步地使新加坡環境變得生機盎然起來。

保護環境離不開嚴明的法律和執法監督。新加坡公共場所隨處可見各種警示,時刻提醒人們注意自己的行為,不破壞公共環境。


為了保護環境,新加坡政府頒布了很多法律法規。1992年出台口香糖禁令,新加坡全面禁止引進和銷售口香糖並且嚴禁攜帶口香糖入境。法律規定也禁止攜帶香菸入境。



在新加坡,巴士和地鐵內,吃食物、飲用飲料是被嚴禁的。違者將被罰款500新幣。在地鐵中吸菸,更是罪加一等,要罰款1000新幣。


亂丟垃圾者會受到300新幣至10000新幣的罰款,還要懲罰亂丟垃圾者進行清掃街道等公眾服務。對於破壞公共環境和設施者更為嚴厲,不僅要受到經濟制裁,嚴重者還要被判鞭刑懲罰。


新加坡政府針對工業污染有更嚴格的法律規定。發電廠、煉油廠等主要空氣污染源,只准使用硫磺含量不超過2%的液態油發電。新加坡是東南亞第一個對碳排收稅的國家,向每年排放2萬5000公噸或更多的碳排放大戶徵收碳稅。

為了保護環境,控制汽車數量,在新加坡購買車輛時,都必須支付昂貴的擁車證費用,4月以來,私家車擁車證費用已經漲到40000多新幣。

新加坡是世界最早實施環保規劃的國家之一。通過健全的法律制度、高新科技的研發和利用以及開展全民的環保教育,實現了擁有潔凈的飲水、清潔的空氣、乾淨的土地、安全的食品和優美的居住環境。

新加坡正在從「花園城市」向「花園中的城市」過渡,讓生態自然與人居環境有機融合。政府擁有更雄偉的目標,正在全力將新加坡打造成全球綠化第一的城市。

新加坡今天的成果來之極其不易。所以,請每一個人務必遵守新加坡法律,在享受優質生活、安全環境的同時,必須要以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來愛惜和保護這片綠色土地,讓綠色新加坡發展得更好、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