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學校,最早起源於北歐,教學原理是利用大自然多變的環境,讓習慣溫室里環境的孩子和大自然的花草風雨做親密的接觸。

新加坡也有森林學校!
受限於地理因素,多數新加坡的孩童從小在鋼骨水泥的城市裡長大,很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
一名年輕的體育教練就開辦了非常獨特的「森林學校」,讓孩子們走進大自然上課。兩年多來,已有上百名學生上了課。
今年29歲的郭智勝,青年時的志願是加入聯合國的維和部隊,保護弱勢孩子們。大概是在3年前,郭智勝認識了一名日本家長,她的孩子從小就上「森林學校」,比其他同齡孩子都來得成熟。
郭智勝深受啟發,2016年下定決心到英國接受專業訓練,考獲證書後就開辦了新加坡第一所森林學校。經過這兩年多的教學,事實也證明,孩子們都喜歡開放式無約束的教學方法。
每逢學校假期,有不少新加坡家長會送孩子去上些補習班,或者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今天有大概20名年齡介於4歲到11歲的孩子來體驗為期三天,每天三個小時的「森林學校假期營」。
家長說
「有機會進森林探索對孩子有益,也讓他們對離開潔凈和舒適的環境,有所體驗。」
不同於一般假期營,家長們都不能隨同觀察,這三天也都沒有特定的課程和活動。教練們不會指示孩子們非得做些什麼,他們跟著孩子們主要是為了確保安全。
郭智勝說
「森林學校不是要教小孩子一個技術,技巧或是知識。我們希望教導他們對自己的敏感性。對自己的了解,從那天開始他們學習其他東西更容易。」
別總坐在教室里啦!
在所有幫助孩子發展成長的方式中,體驗式學習或戶外教育是新加坡中小學教育中最出彩的一種。
在所有幫助孩子發展成長的方式中,體驗式學習或戶外教育是新加坡中小學教育中最出彩的一種。

新加坡教育部更加提倡學生參加各種戶外活動以及培養自己多重興趣愛好,而不是坐在教室里老老實實「讀書」。
戶外教育
戶外教育不僅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而且還關注個人,社會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幫助學生與社會,他人以及自然建立聯繫。
事實上,新加坡中小學都會有自己各具特色和主題的戶外教育活動。
新加坡瑪麗蒙女校(Marymount Convent School)就有它的戶外教育計劃(OEP),該計劃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社交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性。
學校OEP課程的亮點是讓學生在成長的冒險中學會堅持和勇氣,因為她們需要面對的是挑戰和障礙,例如自己製作筏子協同合作划過游泳池,在懸索上以60公里的時速「飛起來」。
冒險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開始了解基本的生存技能,開始承擔起對自我,他人以及環境的責任和感情,並開始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建立起自己的領導能力。
價值觀建設
不僅如此,新加坡小學也會通過各種課外體驗活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新加坡聚英小學的籃球場邊上的籬笆上可以看到一片片飛舞的「蝴蝶」!這些蝴蝶是學校為了宣傳推廣環保理念,號召學生、老師、工作人員和家長們一起用回收的飲料包裝一起剪出來的。
這個浸潤著孩子們、學校教職工和家長們汗水的作品也刷新了新加坡紀錄大全(Singapore Book of Records)的記錄,成為新加坡最大的飲料包裝製成的「蝴蝶」展示品。
新加坡教育部戶外探險中心活動
配合2016年宣布的「全國戶外探險教育總藍圖」,新加坡教育部目前設有四個戶外探險學習中心,位於牛乳場路、拉柏多、惹蘭峇特拉(Jalan Bahtera)和樟宜海岸,全職戶外探險教育工作者達到51名。

作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每個學生將在小學高年級和中學低年級經歷至少兩次露營活動,學校可在其間選擇這些戶外探險中心作為場地。
新加坡教育者們認為:在這些離開教室的日子裡,孩子們能夠真切的在生活中汲取養分,用實踐讓他們成長茁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