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三所醫學院過去兩年的收生學額每年增多40個,接收受冠病疫情影響而無法繼續到海外學醫的學生。
在2010年到2019年的10年里,三所醫學院的收生總數共增約60%,從原來的約320人增至510人。

三所醫學院過去兩年的收生名額每年增多40個,圖為李光前醫學院幾個月舉行的白袍典禮。(陳斌勤攝)
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說,本地醫學院仍是栽培本地醫生的主力。新加坡每年也吸引約200名從海外醫學院畢業或在海外行醫的新加坡人回國,當中以在澳大利亞、英國和愛爾蘭求學或工作者為多。此外,為緩解本地特別部門和醫院的工作量,新加坡也從受承認的海外大學招聘合格的外國醫生。目前,這些醫生主要來自印度、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和英國。
另一方面,從2019年到2021年,醫生從公共醫療部門轉為私人執業的情況還算健康,離職率介於3%到5%。
普傑立說,不論是申請到醫學院學醫或申請在本地正式執業,我國設有一套鑑定標準和程序,以確保醫學院學生有能力完成學業,也確保海外醫生持有與本地醫生相同的醫療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