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噪音聽力損傷個案有所增加 去年上半年占2021全年80%

我國職業性噪音聽力損傷自疫情以來有所上升,2022年上半年共有138起個案,是2021年全年的80%。人力部表示這和更多人回歸職場,執法力度加強和意識提高有關。
一般人一天24小時中,平均九個小時會待在工作場所。日常在噪音過量環境中工作的人,很容易患上職業性噪音聽力受損。普通辦公室噪音音量大概在30到50多分貝,小販中心和濕巴剎的噪音量在繁忙時段大約60到75分貝,但在建築工地噪音音量可達90分貝,工作時必須佩戴防護耳塞。
人機工效與衛生研究所/職業環境衛生師黃弦說:「法規是說八個小時的工時接觸限值是85分貝。接觸時間跟接觸聲音的強度是相關聯的。比如說如果這個工人他接觸的聲音分貝是在88分貝的話,那麼他相應可最常接觸這個噪聲的時間就應該減半。」
人力部規定,工作環境噪音要保持在85分貝之下,不過2021的工作場所與衛生報告顯示,80%的公司噪音音量依然超標。2022年上半年的工作場所與衛生報告則顯示,職業性噪音聽力受損在職業病排行中排第二位。其中2022年上半年就有138起個案,是2021年整年的約八成。
人力部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工作場所衛生處副處長許寶鍾說:「2020年個案下降,隨後在2021年又上升。這可能是因為2019年阻斷措施,公司暫停營業兩個月,之後在2020年後半段到2021年重新營業。」
人力部也表示過去兩年個案增加也可能是因為當局加大接觸業者和執法的力度。另外也有更多工作場受法規監管,工作環境須符合一定醫療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