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資訊】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尋求在新加坡上市

2022年03月24日   •   2萬次閱讀

中國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蔚來汽車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稱其已向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提出以介紹方式第二上市申請,或成新勢力中首家三地同時上市的公司。

其實,尋求在新加坡擴大業務進行推廣的中國科技企業不止蔚來一家,中國大眾比較熟悉的位元組跳動、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其實都是新加坡科技生態的重要成員。美國的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Microsoft等公司在新加坡的體量也在逐年遞增。除了這兩個科技大國之外,歐洲、日韓、印度,以及東南亞的巨頭科技公司,也都在新加坡有所布局,可以說新加坡的科技生態是非常多元化的。只要對東南亞市場感興趣的企業,基本上都能在新加坡看到它們的身影。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尋求在新加坡上市?

01 擴大市場份額

許多中國科技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增長已達到瓶頸,為了搶占跑道,拓寬融資平台,緩解政治風險,與亞洲投資者建立更深入的聯繫,打造品牌資產,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在新加坡創立分公司,並進行業務拓展。

02 美國出台《外國公司問責法》

《外國公司問責法》兩大核心要點為:其一,自2021年起的三年期內,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需要接受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查;其二,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需要披露其與外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並證明其沒有被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這部法案對於中國科技行業上市公司來說十分嚴苛,造成了中國科技股的回歸。(圖1)

03 成熟的資本市場

中國科技公司在新加坡的分公司一般承擔其在東亞市場的區域總部職能。中國科技公司的新加坡分公司也是東亞區域銷售團隊的根扎地。很多公司也會藉助新加坡的科技工程優勢,把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設立在新加坡。

作為亞太地區的金融之都,新加坡近年來已成長為令人矚目的科技創新樞紐。相關數據統計,有超過3500家跨國企業在新加坡建立了區域總部,全球頂尖100家科技公司有80家落戶新加坡。同時,新加坡還是數碼科技的匯聚點,東協54%的網際網路數據在新加坡安家。

從新加坡交易所的數據來看,新加坡科技板塊股票在2020年取得21.8%的總回報率,機構資金凈流入量達1億1500萬元。交易最活躍的十隻科技股平均每天交易額超過8000萬元,2021年初科技版塊已吸引1億3000萬元的凈機構資金。(圖2)

五隻在新交所上市且表現最好的科技股在2021年初更是取得32.7%的平均回報率,超出了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的3.3%、標準普爾500信息科技領域指數的6.6%,以及恒生科技指數的23.9%。(圖3)

2021年初

03 政策優勢

新加坡致力於打造跨國公司全球總部和研發中心,為跨國企業提供多項落地、發展和稅收便利,作為跨國公司總部首選具有傳統優勢,作為《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和《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簽署國,新加坡為企業提供額外保障,以實現最大的智慧財產權潛能。企業研究獎勵計劃與總部計劃(IHQ)推動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財富500強」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

新加坡也正在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合作,意圖通過SPAC制度吸引更多優質的中國企業登陸新加坡資本市場。2021年9月2日,SGX公布了SPAC主板上市的正式規則並於次日生效,新加坡成為亞洲首個允許SPAC上市的金融中心。

總結 Conclusion

總而言之,隨著政策的傾斜,新加坡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落戶,擴展其業務乃至上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企業將新加坡定位為區域總部以及研發中心,一方面為新加坡市場帶來更加龐大的資本市場,另一方面會在新加坡提供就業崗位以及培養更多的人才。同時,新加坡的經濟增長也需要有眾多新鮮的科技企業的參與,合力打造「智慧國」,因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結語

新加坡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其享有「亞洲瑞士「之稱的榮譽。各大公司紛紛選擇新加坡,也正是看中了當地穩定的政治環境與值得信賴的政府。加之本地的華人文化和同在亞洲的地理優勢,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了新加坡作為國際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