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新加坡政府學校學習,課外輔助課程Co-curricular activities (CCAs,下文簡稱CCA) 是每一個學生必須要上的。(神奇之處就在後面!一定要看到最後哦!)
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學校有的CCA,比如說童子軍,女子籃球,花樣游泳等等。
在栗子我參加柔道CCA不慎骨折後,家人為了我的安全,要我換一個不那麼「危險」的課外活動。
作為一個乖小孩(其實是惜命的小孩),我就改選了美術CCA。
選擇美術CCA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在新加坡的初中升學考試——O水準考試中,我也選考了美術。
我寄希望於美術CCA能讓我獲得更多的訓練,可讓我初中升學考試的美術成績更好。
在我上了中國初中和新加坡初中的美術課後,我覺得這兩國的中學美術課差別還真挺大的。
中國的美術課學起來相對輕鬆,美術也不是一門升學考試的課程,所以老師、學生和家長對美術課學習並不太重視。
但是新加坡則不同,因為我的O水準考試中,美術是一個獨立的考試課程,就和數學、外語、科學等學科類似,是要為升學拿分的,因此我必須花很多心思去認真學好美術。
從課程內容來說,在中國的美術課上,老師通常會給我們一個物品讓我們進行臨摹,或教我們剪紙、刻印章,有時也會在課上放美術欣賞影片,總之師生們都比較放鬆,畫畫也是主要要求「畫得像」。
但在新加坡,老師希望通過美術課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老師授課的方式也比較新奇。

有一次,老師突然要求我們從書包中隨便拿出一個物品,要求我們將這個物品畫下來。
當時我掏出了一把鑰匙,老師要求我們運用重複、扭曲和融化等方法,對物品進行創作,再將所有鑰匙形狀變形並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設計。 這樣的活動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可惜圖片找不到了,要不也可以跟大家分享!)
還有一次老師讓我們給一個小電器拍照,把照片帶到學校。
課堂上,老師要求我們把這個小電器上的各種元素分拆,運用到服裝設計中。
當時我拍了一個電吹風,然後根據電吹風的出風筒、鐵絲網、電線等元素,按照之前老師教的重複、扭曲和融化等方法,設計了幾套服裝。
你們看,是不是還真有點兒創意。(之前沒學過任何美術技巧,所以畫風簡陋,大家見笑了
)
分解吹風機

根據吹風筒設計

根據電線設計

服裝設計1

服裝設計2

最終成果!

新加坡的美術考試或者美術作業,非常注重了解學生創意的產生的思維過程,而不僅僅只是要求提交最後的成品。
一次老師布置了一個類似剪紙的作業,要求我們選一種動物,我當時選擇了鳥。
根據老師要求的步驟,我要在網上找出各種鳥的照片資料,然後根據照片進行設計,畫出剪紙設計圖,並按照設計圖完成剪紙。
老師還要求我們用文字描述我們靈感的來源以及想像過程。

當時我毫無頭緒,所以就去問老媽看她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沒有。
老媽自己說她似乎缺乏創造力,但她利用逆向思維,尋找了一個簡便的方法。
她先在網上找一幅鳥類剪紙,然後根據剪紙造型去網上找類似照片,再杜撰一個創造思路。
她認為這樣可以更快地完成作業,但這種倒推取巧的方法,對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起不到幫助。
美術也是升學考試的科目之一,在O水準美術考試時,學生可以選擇鋼筆素描、油畫、水彩和聚乙烯顏料等不同的媒介進行創作。
考試並不完全是在考場完成,學生需要花較長的時間進行考試準備,包括選題、描述繪畫風格、闡述作品內涵、記錄創作過程。

學生將自己的創作想法和設計過程以英文寫在特定的A3紙上,以展示他們的思考歷程。




最後,學生將在考場,花3個小時時間,在大約1.2-1.3米高的畫布上作畫。學生可以選擇任何顏料,將之前創作的作品展現出來。
完成繪畫後,學生需要將所有的創作準備材料連同畫作一起上交,作為最終答卷。

O水準美術考試的分數不會過於依賴於最終畫作的繪畫技巧,而更關注學生的創意和準備工作。
成績公布後,學生可以選擇是否將作品帶回家。總體而言,在新加坡中學的美術課堂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當然,為了應對O水準美術考試,我也是絞盡腦汁,自己做模特,使出了洪荒之力。

你對新加坡這樣的美術課堂感興趣嗎?如果你對美術感興趣,你可以考慮選擇美術CCA,或選擇參加O水準考試的美術科目,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對於我老媽來說,這種方式的考試可太燒腦了,她說她寧願多做幾張應試教育的考卷,也不願意參加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