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留學已成為中國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中國孩子的留學年齡也越來越小,以期更好的與國外文化融合。
作為允許家長陪讀的國家,新加坡一向被認為是最適合中小學生的留學目的地,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有對應的留學政策,那麼隨著新加坡低齡留學潮到來,入讀什麼樣的小學也成為了一件讓家長頗為頭疼的問題。

選校時,家長們最關心的當然是學校的優劣。
雖然新加坡教育部從2013年開始不再發布PSLE最高分和最低分以防止大家過度關注學術成績,但是「新加坡各個小學的升學質量」成了新加坡家長心中新的排名。

儘管「隱性排名」不是官方的排名,但是多年來已經逐漸成為家長們擇校的重要指標之一。
GEP名校
在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中有一種特殊的選拔,就是小學三年級的高才班選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簡稱GEP)有人也叫做天才班,進入高才班的學生大約是新加坡頂尖的1%的學生。
通過考試的學生可以在新加坡最好的9間小學中選擇一間就讀。
這九所小學分別是:

英華學校、公教學校、恆力小學、南華小學、南洋小學、萊福士女子小學、樂賽學校、聖希爾達小學、道南小學
九所學校基本上就是教育部官方變相認證的最好的九所小學了!
這九所小學教授GEP學生的教師都經過了嚴格的選拔,由教育部專門負責人和學校校長層層把關。
即使通過教師選拔,也要進行嚴格訓練後才能上崗,從基礎課程到情感教育再到個別差異化教學都要學習。
在執教後,還要定期參加教師培訓班、經驗交流會,學習和了解國外高才教育經驗。以確保這些教師不僅有較好的學科知識,在教學中也能夠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開發出學生潛能。

另外,教材、設備、考試等都是教育部特別安排的,和學校主要的聯繫是借用學校的教室。GEP的教材也和主流(Main Stream)的教學大綱不同。
這九所名校中,個別學校是單一的男校或者女校,所以有些性別的限制。而坊間傳聞名校中的名校是:南洋,萊小,ACS,道南和南華。
下面,小新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九所學校,並且,附上2018年小學報名錄取人數。
英華小學:
英華小學是新加坡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小學之一,英華小學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學生培養成智育、體育、群育和靈性健全的人才。



公教學校:
新加坡公教學校是一所完整的自治中小學,自 1979 年便成為特選中學,貫徹雙語教育。現任校長李學文。
近年來,公教積極推行一系列 「 德、智、體、群、美 」 全面教育計劃,幫助學生髮現自我價值,挖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希望能繼續培養出具有高尚情操、堅韌個性,熱愛學習, 並且願為人群服務的雙語學者與彬彬君子。


恆力小學:
也是位於富人區武吉知馬據說外國人想進靠小一入學不現實,只能拼一拼GEP,或許還有希望!



南華小學:
新加坡南華小學,一所有九十年歷史的小學校,學校奉行的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求知識學做人。

新加坡南華小學近十年的排名略有下滑,但老牌名校的口碑還是在的,是不折不扣的新加坡名牌小學。新加坡南華小學對學生的要求:廣闊視野、走出課堂、抓緊每個學習機會、增值教育、全新體驗、整體體驗。


萊福士女子小學:
新加坡萊佛士女子小學,建立於1844年3月4日,從最初的業餘教育培養,後來發展成為職業教育機構。萊佛士女子小學是在萊佛士教育集團旗下的學校。

2003年,萊佛士女子小學成為第一所獲得Singapore Quality Class Award的小學。2015年該校被評為 「People Developer Standard」小學;2016年被評為「School Distinction Award」小學。


南洋小學:
新加坡南洋小學(nanyang primary school)是新加坡最好的男女同校的小學之一,在讀學生年齡在6至12之間。該校坐落在武吉知馬(第10區)。



樂賽學校:
樂賽小學創立於1956年,校名取自學校的舊址——樂賽路。當時學校的大多數學生來自附近的鄉村。

1983年初,樂賽小學被認定為當時新加坡四所開設高才班(GEP)的小學之一。2001年,學校搬至實龍崗北大街4號。


聖希爾達小學:
聖希爾達小學是一所由領班神父格拉曼·懷特於1934年創辦的聖公會學校。位於淡賓尼大街3號。

作為一所聖公會學校,聖希爾達小學致力於學生身體、心智和精神的平衡發展,這間小學比較崇尚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軟技能。


道南小學:
1906 年,在陳嘉庚先生的支持下,百名福建商人創辦了道南學堂(道南學校的前身)。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成果獲得了家長和社會人士的肯定,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優秀小學之一。

1990 年,學校在教育部推展的特別輔助計劃下,成為了新加坡其中一間特選學校(SAP School)。1996 年,學校開辦了高才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