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進退中保持接觸 新中未來10年應以「沾」為本

2020年11月12日   •   3萬次閱讀

作者:黃小芳

2011年卸下新加坡外交部長職務後,身兼多職的楊榮文與中國的接觸越加頻密,交往的維度也跨越政治,延伸至私企和學術領域。配合新中建交30周年紀念,他接受《聯合早報》的視頻專訪,透過多元視角分析新中關係的發展。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時隔10年,再次就新中關係課題接受《聯合早報》專訪。(唐家鴻攝)

攝影團隊一早到他的辦公室取景,發現他桌上一個顯眼的美國前總統林肯紀念盤入了鏡。記者和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討論許久後,決定暫時把紀念盤挪開;楊榮文在採訪開始前得知此事,果斷地說:「把紀念盤放回原位吧,不必刻意避諱,我們要呈現真實的自己。」

太極推手中有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沾」,指的是將己勁輕敷於彼勁之上、接觸之點不可分開。在被記者要求以一個字形容未來10年的新中關係時,我國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想了五六秒鐘,說出了這個字——沾。

他解釋,太極推手中的「沾」,要求始終順著對方的力量調整,在對方的力量推進時你順勢化解,有時候你也抵抗反推,但訣竅是雙方必須始終保持接觸。

楊榮文笑著說:「這是一個很有哲學意涵的概念。就我們和中國的關係來說,動作和力量會一直處於變化中,而我們必須一直保持接觸。這個接觸,就包含了我們雙方的默契和關係。」

楊榮文上一次就新中關係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是在2010年新中建交20年之際,他當時是新加坡外長。10年後再次受訪,身為香港嘉里集團高級顧問、大陸電子商務平台拼多多獨立董事,以及北京大學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的楊榮文,繼續以多重身份與中國保持聯繫。從政界轉軌到商界,他對新中關係觀察的靈敏度保持不變,而看待問題的角度,則因為非官方身份而更「接地氣」,也更富含哲理。

先後主管過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貿工部和外交部,楊榮文有過許多機會和中國打交道。他的從政生涯從1988年開始,卸下軍裝踏入政壇後,他的第一份政治職務是財政部政務部長兼外交部政務部長,他對《聯合早報》回憶說,時任總理李光耀把他當徒弟一樣,多次帶著他一起出訪中國。

老布希托李光耀傳達重要口信

楊榮文記得,1992年1月李光耀在新加坡會見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相隔幾天後又見了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李光耀與他們分別進行了「四眼會見」(即雙方都不帶其他官員陪同參與的會談),楊榮文負責為李光耀做會談記錄。

楊榮文清楚記得,1992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和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先後訪問新加坡,並與我國建國總理李光耀單獨會談,老布希請李光耀傳話給中國,表示他希望中美恢復良好關係。圖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李光耀(左)受邀出席,老布希(右)被安排與他隔鄰而坐,時任中國外長楊潔篪陪同兩位卸任領導人。(檔案照片)

楊榮文說:「那是一份榮幸,我還保存著我為那兩次會談做的、字跡潦草得難以辨認的筆記。」

他還記得,兩位外國領導人都對李光耀懷著很高的敬意,也記得老布希當面請李光耀傳話給楊尚昆。那年頭,八九風波結束還不久,中國仍被西方國家孤立,老布希請李光耀告訴楊尚昆,他希望恢復美國和中國的良好關係。

楊榮文點評,中美關係隨後的發展是基於老布希的領導、基於老布希把中國帶回國際社會的意願。這當然也是鄧小平的願望,在處理了八九風波的干擾後,中國要回到發展的正軌,鄧小平為此在1992年進行了重啟改革的南巡,並在南巡講話中提出向新加坡學習。

那之後,中國派出許多大量代表團到新加坡考察和學習,代表團之多讓本地政府部門不勝負荷,最終李光耀經過深入思考後,提出了兩國合作開發一個項目,藉此向中國轉移新加坡的經驗,新加坡也可以由此更了解中國。這就是中新第一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誕生的緣起。

在頻密的接觸中,中國官員坦誠與開放的態度讓楊榮文留下尤為深刻的印象。

鄧小平結束南巡後,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徐惟誠同年7月,率領中國赴新加坡精神文明考察團訪新,楊榮文是負責接待的部長之一。徐惟誠回國後,還寫了一本關於這個華人為主的城市國家的書,成為反映改革初年的中國如何看待新加坡的經典之作。

楊榮文憶述:「徐惟誠是個友善、思想開明的人,很自在……當時到訪的中國官員都不介意向我們展露缺點,而且還會自嘲。即便我們和中國比起來是個很小的國家,他們還是願意向我們敞開心胸。楊尚昆和李光耀會面,他的態度是如此開放,讓李光耀也能自在地提出對中國的批評,而他(楊尚昆)一點都沒有被冒犯,他哈哈大笑,有的批評意見他同意,有的他也不贊成。他們互動的坦率和開放超出我的意料。李光耀和楊尚昆、和老布希的互動,都有這種特質。」

楊榮文過去也曾撰文,介紹主管宣傳的中共政治局委員丁關根,曾在1995年率領成員包括兩三位部長的高級代表團,在新加坡度過整整一周,高強度地考察了新加坡的媒體管理。在丁關根一行回國不久後,中國出台了自身的網際網路政策。

他指出,中國官員在借鑑新加坡經驗的過程中,也始終在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哪些做法值得借鑑,哪裡做得不夠好,哪些是錯誤,之後再相應地根據中國自身情況做出調整。他認為,新加坡面對中國也應採取同樣的態度。

「一些事情他們也許可以向我們學習,一些事情,我們最好向他們學習;還有一些事情,兩國的情況就是不一樣。」

加入私企開啟新中關係新視角

在2011年退出政壇後,加入私企的楊榮文不再是國家政策的制定者,而是成了政策的接受者;在冠病疫情前,他幾乎每個月都往返中國和新加坡。這個角色的切換和頻密的接觸,為他開啟了認識新中關係的新視角。

作為商人,楊榮文更敏感地察覺政策的實際影響,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經商環境。他也看到中國的經濟體量不斷發展,但中國也依然是世界上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國家,要在中國賺錢並不容易,「如果你賺到了錢,其他人很快就會發現,就會來競爭你的利潤」。

因此,在中國經商必須反應迅速,知曉各種變化,並且不斷創新,找出自己的比較優勢,才能生存。

但他強調:「即便中國市場充滿挑戰,你也必須參與其中,了解周圍發生什麼事,才能為(你在)中國以外的業務增值。這也必須是新加坡處事方法。」

新中關係只會更深化

新中建交30周年之際,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明顯變化,中美對立令不少人感到擔憂。

對於新中關係,楊榮文研判,兩國關係的深度不會改變,只可能會更深,會發生改變的是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

至於中美關係,楊榮文語帶擔憂地表示,不受克制的全球化,在全世界都引發了本地反彈,這在美國尤其明顯。美國出現了南北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分化,大家對於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缺乏共識,造成了「毒化的政治」(toxic politics)。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挑戰」成了人們難得的「共識」,美國將中國妖魔化的做法也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

楊榮文形容:「美國的反華氣氛,讓人很擔憂。這是一個危險的時期。」

他認為,美國哪一天發現中國不是另一個蘇聯,無意向世界宣傳其意識形態,中美就有和平共處的基礎,但這需要時間。而在這之前,中國已經為長期的對峙做準備,中國謀劃「雙循環」經濟,就是為了應對未來美國可能對中國的遏制。他過去兩年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所採取行動之迅猛,讓所有人吃驚,而今中國已經將發展納米晶片技術當成必須克服的全國性挑戰,就像當年中國致力發展「兩彈一星」一樣。

在中國經濟「外循環」 新加坡將扮演主要角色

楊榮文主張,新加坡應該好好研究中國的「十四五」(第十四個五年經濟社會規劃)和「雙循環」經濟,了解新加坡在其中的機遇和風險,將對我國的未來大有影響。

他也樂觀地認為,新加坡將在中國的經濟「外循環」中扮演主要角色。中國的一些製造業轉移到了東協,新加坡可以成為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銜接點,為中國和東南亞增值。當中國要尋找一個值得信賴的區域中心時,它看到新加坡,在金融、智慧產權保護、司法方面,新加坡都可以發揮作用。

楊榮文相信新加坡不會失去其價值,「雖然乳酪移動了,但是有很多乳酪」;短期內雖然會有很多困難,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發展成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新加坡由於自身歷史、文化、地理的條件,處在很好的位置迎接機遇。

「儘管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緊張,但有時候正因為這兩方面的緊張,新加坡將有很多機會。然而我們必須創新,不能只重複原來做的事。」

他提醒,越是緊張的局勢,越是充滿機遇;因為在處處充滿阻礙的環境里,如果新加坡能為他人找出一條路徑,這就是新加坡的價值所在。

但他強調,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新加坡必須保持開放,要把「世界」帶到我們當中,而不只是通過書本去了解世界,通過跟不同人的直接接觸、通過對話、情感的聯繫來解讀趨勢,了解如何趨利避害。我們也需要讓所有新加坡人能直接或間接從開放中受益,而不是看起來只有部分人受益,導致社會出現排外情緒。

楊榮文警惕:「在這個時期退縮(hunker down)是非常危險的。世界正經歷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必須非常警覺,儘可能繼續到不同國家,繼續對他人打開我們的思維和心扉,來了解世界的動態。這不是自我封閉的時候,如果我們關上門窗,世界就會離我們而去。」

新疆之旅體悟中國所面對挑戰

楊榮文曾到訪中國許多地方。這是2009年,他以新加坡外長身份參訪西藏,在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措洗臉。(檔案照片)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對中國了解得越多,越是會發現自己知道的甚少;2001年一趟新疆之旅,讓楊榮文學習到了新東西。

當時擔任貿工部長的楊榮文,率領新加坡經貿考察團到包括新疆在內的中國西部地區,展開為期九天的訪問。

當時正是美國九一一恐襲事件前兩個星期,而這趟旅程中的經歷,讓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國面對的內部挑戰。

楊榮文憶述,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女性回教徒穿波卡(覆蓋全身只露出眼睛的罩袍)是在新疆的喀什地區。

他說:「在那之前,我連波卡這個字都沒聽過。我看到穿著長袍的女人,頭上戴著像籃子的頭飾。對我來說,這就好像電影《星際大戰》里的一幕。我當時想,這是中國嗎?」

他隨後到烏魯木齊,當地人為他安排了騎馬活動。楊榮文自己不會騎馬,一個看起來大約10歲的小女孩,和他一起騎在馬背上,幫他控制韁繩。

楊榮文形容:「我嘗試和她說華語,但我發現她幾乎不會說華語。我當時有個念頭,中國對一些少數游牧民族的治理方式可能太過放手(hands off)了,這些人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思想已經受到極端傳教士的毒害。

2008年至2014年間,新疆接連發生恐襲事件,印證了楊榮文當時的擔憂。在楊榮文看來,系列的恐襲讓中國政府措手不及,導致中國政府對新疆問題做出很堅決的回應,這又讓中國面對很負面的國際宣傳,中國被指責將百萬新疆維吾爾人安排到再教育營(中國官方稱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剝奪了他們的自由等等。

楊榮文說:「我用一個更廣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從早前在新疆的觀察,我覺得中國在太長時間都沒有做出努力讓少數民族融入。新加坡就不會允許回教婦女在街上穿波卡,而顯然這些問題(在新疆)已存在許久,(中國的)小孩子怎麼可以不會講華語,這是在找麻煩。我想他們正在糾正這些問題,但這需要好多年的時間。」

1/2
下一頁
2025THE亞洲大學排名發布,新加坡國大、南大保持三四名!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2025 CSRankings震撼發布:中國高校強勢崛起,新加坡南洋理工領跑亞洲AI領域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一個陪讀爸爸眼中真實新加坡教育(小學篇)
2025年05月01日   •   2736次閱讀
2024年新加坡大學排名
2025年04月29日   •   2736次閱讀
2025新加坡留學生租房全解析:數據與細節中的安心之道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閱讀
原來校區遍布全球的,居然是新加坡這座國際學校!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閱讀
美國議員提案禁中國留學生?新加坡或成最大贏家!
2025年05月01日   •   2223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中學網址及地址大全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閱讀
2025高考後留學新選擇:新加坡與澳大利亞全方位對比,用數據解鎖最優路徑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閱讀
探索NUS:2025泰晤士排名中的亞洲翹楚
2025年05月02日   •   1710次閱讀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招生簡章2025
2025年05月03日   •   1368次閱讀
新加坡小一入學政策洗牌,PR學額縮減,國際生「地獄難度」,快來get通關攻略
2025年04月30日   •   1368次閱讀
新加坡競賽全解析:助力孩子攀登學術與創新高峰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閱讀
超1800人學簽突遭吊銷:留美中國學生的生存指南與未來抉擇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閱讀
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招生簡章2025
2025年04月30日   •   1197次閱讀
撕開新加坡私校真面目:PSB 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2025年05月03日   •   1026次閱讀
中國學生專屬碩博連讀全額獎學金!通往新加坡名校的黃金跳板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2025英新港聯申實戰手冊:避開內卷,用數據找到最優路徑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驚!2025新加坡KET考試大變革,國際學生留學之路危機四伏!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閱讀
高考不是唯一出路!用新加坡A/O水準通關,讓世界名校觸手可及
2025年04月28日   •   855次閱讀
ERC學院 新加坡初中學歷起點直升本科快速通道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布萊頓國際學校申請攻略
2025年05月01日   •   855次閱讀
2025新加坡公立大學本科指南:通往亞洲頂尖學府的黃金通道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閱讀
【新加坡留學】孩子留學怕語言難?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IES課程來了!
2025年05月03日   •   68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