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文語文特選課程近年面對收生人數不斷下降的挑戰,有母語教育工作者希望語特能擴大生源,打破五所學校的華文精英藩籬,讓全國對華文文學與文化有興趣的學子,都有機會接觸這個課程。
全國目前有五所中學和初級學院提供華文語特課程,即德明政府中學(高中部)、華僑中學(高中部)、南洋初院、淡馬錫初院及裕廊先驅初院。
華文語文特選課程



過去10年平均每年135人修讀
2005年錄取237名學生的語特,2010年收生人數減至190名。教育部受詢時透露,今年有約160名初院一年級學生加入語特。過去10年,平均每年有135人修讀語特。
這個現象也與新加坡生育率下降、報讀初院人數自2014年起逐年減少有關。2017年至2019年每年選修語特的學生百分比,維持在總初院生人數的1.1%,比率甚至高於2014年至2016年的0.8%至0.9%。
教育部長王乙康曾於今年2月在特選學校成立40周年紀念活動上提及,應抱持增強及改進的態度,檢討現有的母語語文特選課程,讓學生對本區域及其語言和文化遺產有更深入了解。
國大中文系副教授許齊雄(45歲)是語特第二屆畢業生,2006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便致力於培養新加坡下一代華文生力軍。
據他了解,國大中文系目前約20名全職教師中,約四分之一是語特出身。「這說明語特過去數十年一直吸引著我國對華文最感興趣的一批學子,為他們之後的事業發展鋪墊了軌道。」
不過許齊雄也注意到,每年主修中文系的初院生源中,並非所有人都來自語特。
他因此建議,教育部可讓語特「正常化」,並開放語特的教學資源,包括師資、課程、寫作營與各式講座等。「雖是語『特』,但不要太精英化,無須局限在五所學校的一小撮人,而是讓所有有興趣的人都能學習。」
語特首屆畢業生、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陳志銳副教授也希望語特能擴大生源。
「確保課程設置能跟上時代的同時,例如舉辦更精彩的活動,或是宣傳多年來各行業語特畢業生的成就,都能讓潛在學生了解,不管未來是否從事華文相關行業,語特經驗都是很好的訓練。」
語特首屆畢業生、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陳志銳副教授也希望語特能擴大生源。
「確保課程設置能跟上時代的同時,例如舉辦更精彩的活動,或是宣傳多年來各行業語特畢業生的成就,都能讓潛在學生了解,不管未來是否從事華文相關行業,語特經驗都是很好的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