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新加坡國會關於預算案的辯論中,出現了在學校推廣本地藝術、開辦藝術大學的聲音。

3月4日,有新加坡議員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教育部開支預算時表示,藝術在新加坡人民的文化認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持續永恆地培養本地藝術觀眾是國家藝術理事會推出「新加坡藝術拓展藍圖」 的重點工作之一。
為栽培本地藝術家和人才,我們應該極力在教育方面,發展和推廣本地藝術。希望教育部可以考慮在編排美術課、音樂等課程時,挖掘出更多的本地文化藝術素材,由老師對學生進行灌輸。
議員也建議學校邀請歷屆文化獎得主和青年文化獎得主,和學生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 ,作為學習的模範,並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他們的作品。
此外,新加坡有許多藝術建築物,因此,音樂和藝術教學不應該僅限至於課室內。學校可考慮讓學生多參觀這些有歷史性的建築物,激發興趣,也提高文化修養。除了參觀,藝術團體也可為學生舉辦對話會和工作坊,讓學生與這些藝術家有近距離的接觸。
新加坡的藝術教育體系已經很成熟,無需依賴外國大學來證明這點。因此呼籲教育部開辦本地專屬的藝術大學,進一步挖掘本地藝術人才。
而對於議員們提出的建議,新加坡教育部和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將繼續密切探討發展本地藝術學校的計劃,包括開設藝術大學的建議。
一直以來,在新加坡藝術教育一直都占有很大的分量,政府甚至把藝術教育一直推廣到了學前教育中心,國家文物局也將推出新的文史資料庫,加深公眾對新加坡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認識。
根據今年年初新加坡文社青部發表的報告,2018年出席文化藝術活動的總人數達1360萬人次,刷新2017年的1320萬人次紀錄。文社青部長傅海燕表示,文社青部會繼續確保社會各個群體,包括不同年齡和需求的人士,都有機會參與文藝活動及演出。

根據文社青部公布的《文化遺產意識調查2019》(Heritage Awareness Survey),參與同文化遺產有關的活動,已成為越來越多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其中也包括更多年輕人。

如今新公民自2011年起在領取公民證書前,須參加一項名為「新加坡公民之旅」(Singapore Citizenship Journey)的活動,包括上網了解新加坡歷史與政策,參觀本地古蹟,以及參與分享會等。

於2019年進行的「探測社會脈搏」(Social Pulse Survey)調查發現,八成新加坡人無論面對什麼挑戰都願意與新加坡同進退,比2017年增加了12個百分點。

超過六成新加坡人認為有足夠機會參與打造關愛社會,逾七成認為有足夠機會與不同背景與信仰的人交流。

去年透過Giving.sg平台報名志願服務的人達2萬8000名,比前年增加6000人;該平台去年籌募的善款超過3500萬元,比前年增加600萬元。
雖然新加坡建國歷史較短,沒有中國這樣深厚的歷史積澱,但是新加坡在藝術上的發展也是成績亮眼,除了接軌西方國家帶來的薰陶以外,也離不開新加坡對於藝術人才的大力培養以及對於藝術薰陶的重視。
現代教育提倡學生的個性與全面發展,除知識技能外,能力與價值觀的培養越來越成為教育關注的焦點。
新加坡的課程輔助活動是「全人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基礎教育中極具特色的課程開發嘗試。
而作為教育大國,新加坡在教育方面一直都是優等生,美育教育自然也是不落下風。

新加坡教育界認為,藝術教育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智力諸因素的發展,尤其是促進其創作才能的形成和發展。
藝術之於教育的重要性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表示,藝術也可以是普羅大眾表達情感的重要媒介。讓所有人能夠接觸藝術至關重要。
藝術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它能夠豐富生活,讓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教育部相信藝術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拓他們的創意思維。而這些特徵在現今講究創新的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
藝術在教育系統中的好處是無法估量的,研究表明,除了教授青少年特定的藝術技巧外,藝術還在青少年中灌輸堅持不懈,負責任,創造力和協作的精神。
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教育部門將其年度預算的很大一部分用於藝術教育計劃,不僅是為了豐富個人的生活,也是為了發展整個國家的集體藝術感受力。
新加坡的「藝術教育計劃」
為了讓新加坡人從小接觸藝術,政府把現有的「藝術教育計劃」,擴展至學前教育。國家文物局也推出新的文史資料庫,加深公眾對新加坡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認識。

新加坡文社青部政務次長馬炎慶在國會上指出,全國藝術理事會與幼兒培育署早已簽署為期兩年的諒解備忘錄,在本地學前教育中心推出藝術教育課程。2016年,藝術教育計劃就已經推廣至55所學前教育中心。
除了學前教育,新加坡政府也將邀請傳統藝術團體到學校表演、跟學生互動,培養他們對傳統藝術的鑑賞能力。
另外,為加深博物館訪客的體驗,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將設立文史資料庫,讓公眾遍覽12萬件數碼化國家文物,深入了解72座國家古蹟的歷史背景,掌握85條文化歷史步道的相關訊息。
而根據最新的藝術教育大綱,參觀博物館,將成為學生們的課程之一。
新加坡的藝術發展計劃
新加坡早前推出了《文藝復興城市3.0》計劃,同時,為了配合計劃的實施,打造「獨一無二的全球藝術之都」,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發布了《藝術發展計劃》。
在教育方面,為了保持孩子們和年輕人從事藝術活的興趣和動力,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合作,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採取了以下三大策略:
保證教學項目的質量,促進個性化服務;將藝術教育延伸到學前教育;加強藝術家和學校的能力培養。
如今新加坡不但是地理上的樞紐,而且並逐漸成為亞洲創意產業樞紐。新加坡的藝術學院以其創新的設計教育在亞太地區享有盛譽。
新加坡政府也提議為各方人才提供前往世界各國積累經驗、了解習俗和發掘商機的跳板。國際上很多享有盛譽的表演藝術家及藝術團都把把新加坡列為亞太巡迴演出的必經之地。
因此,當今的新加坡將其藝術教育不斷擴大且推向國際,有這三大優勢!
一個充滿創意的國度
新加坡是個年輕的國家,但注重植根於傳統,華文、印度文和馬來文的傳統都讓年輕的藝術家得到啟迪。
今天的新加坡無法拿出太多從歷史裡累積出來的文化經典,但它不缺少風土民情,也不缺少文化根源,它還有著經濟快速發展之下的現代化氣息。在過去的十年,新加坡的藝術市場發展很快,而新加坡文化藝術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
新加坡政府為藝術的投資
新加坡的文化產業豐富,主要涉及三個領域,演出展覽業、媒體業及藝術培訓。目前,新加坡每年承接的國際演出展覽會規模及次數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五。

新加坡留學專家指出,新加坡政府在藝術上的投資也是令人咂舌的。在新加坡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
大師們精湛的技藝把新加坡的街景和藝術融為一體,中西方文化在此處碰撞出了絢爛的火花。日本的著名女藝術家草間彌生就曾經成功地把她鍾愛的「大波點」「移植到」了烏節路兩旁的樹上。
專項的藝術人才移民計劃
近幾年,孫燕姿、林俊傑、蔡健雅、蔡淳佳等著名新加坡歌手在新加坡著名詞曲創作人李偲菘、李偉菘兄弟倆的帶領下,為新加坡的音樂事業蓬勃發展增添了亮眼的成績。
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這一領域的海外人才,出台了藝術人才移民計劃。同時,新加坡以較低的語言門檻,低廉的學費,高水準的教育,安全的環境成為中國音樂學生人才的首選留學國家,為海外藝術人才新加坡移民計劃提供血液。
目前新加坡的三個著名藝術院校


拉薩爾藝術學院 這是一所被稱為新加坡甚至整個亞洲最好的藝術院校!拉薩爾藝術學院接受由新加坡教育部給予的津貼支持,其學士及研士課程得到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University of London)的明確認可。

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 創立於1938年的南洋藝術學院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藝術學院。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已發展成一所擁有1600名全日制學生和3000名非全日制學生且專業門類齊全的藝術學府,擁有超過5000名來自27個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學生。

新加坡藝術學院 是新加坡一所學術地位界於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公立藝術專科學校,為13-18歲的學生提供六年制藝術與學術相融的課程,由新加坡「資訊、通訊及藝術部」於2004年所發起、旨於培養具藝術天分並有才能的年輕學子進入藝術界的專科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