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加坡為什麼一定要去魚尾獅?就因為標誌性建築

2018年09月18日   •   2萬次閱讀

每座城市都有一座或一座以上的代表性建築,紐約是自由女神像,

上海是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州是小蠻腰,雪梨是歌劇院,

倫敦是塔橋(Tower Bridge)和倫敦眼,巴黎是凱旋門和鐵塔,

而在新加坡,這個代表性建築叫魚尾獅像,造型魚身獅頭,仿如上古神物。

差不多每個到新加坡的遊客都會到魚尾獅公園一睹傳說中的城雕建築,

魚尾獅就像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和麒麟一樣,現實中並不存在,它的歷史其實不到60年。

魚尾獅在1964年由范克里夫水族館館長布侖納設計的新加坡旅遊局在1966年把魚尾獅註冊為它的商標,

並於1971年委託著名雕塑家林浪新塑造稱一座獅子頭、魚身、魚尾的雕塑。

像高八點四米,獅子頭頂部長二點三米、寬一點七米,身重四十噸。

雕塑現坐落在新加坡市魚尾獅公園內。

魚尾獅獅頭的設計靈感是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

公元14世紀時一位來自「三佛齊王國」名叫聖尼羅烏達瑪的王子在前往馬六甲途中來到了新加坡。

他一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

他於是為此島取名「新加坡」,在梵文中即「獅城」的意思,

而魚尾象徵當年飄洋過海十分美麗。

差不多在新加坡的所有旅遊宣傳冊都可以看到這個標誌性雕塑,

它就像大三巴經常出現在澳門的旅遊宣傳冊里一樣。

在新加坡旅行,如果你去小印度、甘榜格南、牛車水等印度族裔、馬來族裔、華族聚居區,

會發現哪邊的人並沒有魚尾獅公園哪麼多,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

可能是魚尾獅像象徵的意義比較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