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IB成績可以說是贏麻了。
2022年公布的IB考試結果中,全球共有18,174名國際學生參加考試,新加坡則有21所學校2,276名學生參加,平均分39.48分,遠超全球平均分30.91分,也超過亞太地區35.6的平均分。
新加坡幾所頭部學校的表現也十分亮眼。
1.英華自主,共有440人參加考試,平均分41.8分,369人(84%)在40分以上。
2.聖若瑟書院,共266名學生參加考試,平均分41分,其中205人(77%)在40分以上。
3.德威,平均分38.9分,48%的學生分數在40分以上。

4.聖若瑟國際,共198名學生參加考試,平均分39分,50.5%的學生成績在40分以上。
新加坡為什麼可以一直保持全球IB成績領先,主要原因就是新加坡擁有其他國家沒有的優勢,而這些優勢可以幫助新加坡學生考出IB高分。

全英文的教學環境
IB的寫作任務是出奇的多,除了每門學科的IA、IO、TOK essay,還有一篇4,000字的EE,和CAS reflection,讓人看著就頭大。
而這些寫作都必須要使用英文。所以當你身處在一個全英文的教學環境下,你就可以在寫作上占據先天的語言優勢。對比在國內考IB的學生,雖然中國學生的應試能力也非常的強,但在語言環境上的天然缺失,會讓國內一些考生在英文學習,尤其是寫作上付出更多的精力。
而這樣也不利於他們發展其他優勢科目,因為IB的課程量大,進度快,學生每天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才能完成作業和projects。所以新加坡全英文的教學環境就能幫助學生提高英文水平,並且在IB考試上拿到高分。
強大的師資體系
第二個優勢就是新加坡優秀的IB老師很多,像中國很容易面臨優秀老師流失的問題。在國內,有些外教會面臨簽證或者生活環境不適等方面的問題,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國家或去別的國家謀求職位。
而新加坡的國際化教育由於起步較早、國家投入大、名校效應等因素,聚集了一批又一批的一流國際化師資。

特別是在IB體系方面,新加坡學校會花重金聘請來自世界各地有名望的教師任教。他們都得到了IB總部的認證,受過良好的國外教育,對西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對於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更加有利。
教育資源都是在集中的,師資也不例外。所以作為教師,他們也更願意去好生源、高水平師資扎堆,以及國際化的大都市就業。
IB考試也有「套路」
雖然IB考試是國際考試,但是新加坡還是研究出了一套更適合新加坡學生學習IB課程的模式,能夠讓新加坡學生取得更高的分數。
例如,在選科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追求課程難度,全都選HIGH LEVEL。從最後擇校的角度來看,很多名校看的是你的總分。如果都選HIGH LEVEL,即使可以證明你擁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然而你實際每科最後只能拿到5分或6分。當你的總分下降後,也就意味著你會錯過很多名校的選擇權。
偏科的孩子也不是不能學IB,雖然很多人都強調IB需要文理兼顧,不適合偏科的孩子,但他們只要在選科時把自己最強的科目選作HIGH LEVEL,一些不是特別有把握的學科放在STANDARD LEVEL就可以。因為像牛劍會在總體成績後,再額外要求單科成績。以牛劍的經濟專業為例,劍橋大學2021年IB錄取線為40-42,3門HL成績需達到776;牛津大學的IB錄取線為38-40,3門HL成績需達到766。
華文、數學,中國孩子的強項
最後一個不得不提的優勢就是中國孩子在新加坡考IB,他們天然的優勢就是華文和數學。因為在新加坡考試,就會默認你的母語是英文,而不是中文。所以,相比在國內考IB,在中文選科上只能選擇中文A,中文B的難度會更小一些。當你的競爭對手都是中文不是母語的孩子時,你在華文科目上就能更容易拿到高分。
而且,中文為母語的考生,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別的科目上,為取得高分做更充足的準備。
數學是IB學生的必修科目。對於中國學生而言,從小就開始做計算訓練,紮實的數學運算基礎可以給學生在學習IB數學科目時提供助力。所以有不少的中國學生會選擇數學HIGH LEVEL,一方面是大學申請專業對數學要求的較多,另一方面是數學拿7分比其他文科學科會更容易一些。
就是這些優勢,讓新加坡的IB成績能一直碾壓全球,持續全球霸榜,而這也是新加坡能一直給各大名校持續不斷地輸送各種優秀學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