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加坡已經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出海首選。
新加坡自身當然有諸多優勢,也是因為新中深厚的科技合作背景,已經以及新加坡所處的中立立場。這些都是新中深化科技合作的契機。

曾經的新加坡利用先進經驗幫助過中國,如今中國科技行業高速發展,也將紅利反哺給了新加坡。
作為東南亞第一、亞洲第二的科技中心,新加坡以其優越的地理及數碼連通性、完善的營商環境以及強勁的人才市場,吸引眾多科技企業選擇新加坡進一步發展。

據統計,46%各行各業的公司已經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這一趨勢在科技領域表現得更為明顯,59%的科技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總部。至於未來的投資者——新加坡4000多家科技初創公司中,約有15%是跨國新興公司,11家東南亞獨角獸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公司總部在新加坡,或已將業務拓展到新加坡。
新加坡能吸引中國企業的優勢是?
首先新加坡作為區域樞紐,擁有科技人才,又能為科技初創企業開拓合作機遇,這讓它具備優勢,吸引企業到本地發展。 長期以來,這個城市國家一直視自己為亞洲科技中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新加坡位列世界最具創新力經濟體第八位,亞洲第一名。

總部在荷蘭的管理諮詢公司達盟集團稱,為了鼓勵新興科技蓬勃發展,新加坡政府不僅為科技研發企業提供高達150%的稅收抵扣優惠政策。 對於從事強競爭力及戰略科技研究的企業,還提供高達每年1000萬新元(約合5000萬元人民幣)的項目補助金。

針對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數字科技行業,新加坡政府在2019年3月做出5億新元的投資承諾,大力發展包含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和機器人在內的數碼科技。新加坡如此大手筆地對新興科技持續投入,無疑對中國企業有十足的吸引力。
除了資金支持,新加坡的網絡基礎設施也擁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優勢。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官網稱,該國網速延遲世界最低,僅為30.7毫秒;擁有頂級海底電纜樞紐,與23條主動式海底電纜相連;超過50%的東南亞數據中心位於該國。

對於中國科技企業到新加坡開立運營,前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曾公開表示,中國很多人工智慧研發企業成立只有三四年的時間,卻擁有很多可以應用在安全、醫療、金融等領域的新技術,令人印象深刻。
他稱,中國的創新能力很強,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將先進科技帶到新加坡,幫助新加坡打造「智慧國」。

面對中美關係惡化的逆風,中國科技企業轉向東南亞市場。但由於東南亞11個國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以及語言,並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因此中國科技企業有必要在東南亞尋找一個據點,既靠近市場,又有便利的通商環境以及彙集顧客、供應商及合作夥伴為一體的生態系統。
這是新加坡所能提供給中國科技企業的價值。

新加坡更針對科技人才推出科技准證(Tech.Pass),為來到新加坡的科技領域創始人、領導者及技術專家提供政策便利,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在這裡分享科技領域創新,揮灑前沿創想。
科技准證首次簽發有效期為2年,准證持有者可以:
· 在新加坡創辦並經營一家或多家科技企業;
· 隨時受僱於一家或多家新加坡公司;
· 更改受僱企業,或在雇員與企業家之間轉換身份;
· 在當地高等院校擔任顧問或導師進行教學,或成為一家或多家新加坡公司的投資者與董事;

· 為配偶、子女和父母向新加坡人力部(Ministry of Manpower,簡稱MOM)申請親屬准證(Dependant’s Pass,簡稱DP)或長期探訪准證(Long-Term Visit Pass,簡稱LTVP);
· 達到資質後,可申請2年延期;
四大步驟完成申請!
準備工作 申請科技准證之前,請確保達到申請資格,並準備相關材料。
申請表格填寫
· 下載科技准證申請表;
· 填寫申請表,並保存電子文檔;
· 獲取在表格中自動生成的付款單號,列印申請表並簽名;
· 準備申請表中要求的相關證明文件。

支付
· 通過PayNow或電匯形式支付申請費用(單次申請費用為105新元,約500元人民幣);
· 為確保付款成功,請按照申請表中的指示進行操作;申請費不予退還;
· 只有付款成功,相關部門才會開始處理您的申請。不同銀行到帳時間有所差異,最多需要1個月的時間。
上傳以下材料
請確保您準備好以下要提交的文件:
1、填寫完整並簽名的申請表原件;
2、付款證明收據和旅行證件頁面;
3、相關證明文件;
4、[親屬所需]您與親屬准證/長期探訪准證申請人關係的證明文件(例如結婚證明等),以及由保健促進局(Health Promotion Board,簡稱HPB)簽發的親屬准證/長期探訪准證申請人的疫苗接種要求證明文件(如需要);

Tech.Pass科技准證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將於2021年1月份發放500個Tech.Pass科技准證名額,該計劃旨在吸引全球頂尖的 科技專才加入和豐富新加坡的科技生態系統,進一步鞏固新加坡作為區域科技樞紐的領先地位。
Tech.Pass科技准證持有人能夠靈活地參與各種活動,例如創辦企業、投資本地企業、成為新加坡公司的雇員和在當地大學講學等等。
該項目適合科技公司創始人、科技公司高管、網際網路領域高級研發人員等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