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遺產規劃,新移民的必修課

2021年04月10日   •   5萬次閱讀

所以,在新加坡,涉及聯名和指定受益人的財產,需要多一些考慮。涉及政府統籌規劃的財產,比如CPF和組屋,還需要了解政府的特殊規定。

遺產規劃,不止立遺囑

遺產規劃並非只為身後事做準備,一些狀況可能生前便遇上,例如發生意外或生病導致昏迷、失憶、失智。如果事先沒有做好安排,身邊的人屆時可能會手忙腳亂,所以,千萬不要等到年紀老邁才做遺產規劃。

人們對遺產規劃最大的誤解是,認為遺產規劃是富人的專屬品,其實,只要有資產就應規劃遺產;第二個誤解是,以為遺產規劃就是立遺囑

遺產規劃常用的工具及需要考慮的財產包括哪些?

(一)遺囑只是遺產規劃的一個工具。完善的遺產規劃還應該包括做好預先醫療指示(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簡稱AMD),以及授權可信任的人在遺囑人喪失認知能力時代為做出金錢上的決策。

(二)如果有上百萬元的資產,還可考慮設立生前信託(living trust),確保繼承人不會因為缺乏經驗或自律,很快就把遺產敗光,而且可避免認證費用和認證所需的時間,在更短時間內把財產轉給繼承人。

(三)屬於個人資產但不應由遺囑來處理的財產

指定受益人的保險,若已經不記得所購買的保單是否有指明受益人,不妨跟保險公司了解確認;

中央公積金(CPF)戶頭中的存額,在規劃遺產時,要記得重新確認以及更新公積金受益人的名字,若沒有提名受益人,公積金儲蓄將根據無遺囑遺產繼承法令分配;

其他有指定受益人的股票、債券或銀行理財產品;

政府組屋,繼承需要符合規定,否則只能出售,不能持有。

財產應該在遺產規劃時一併安排妥當。

(四)保險可當規劃工具

人壽保險可作為重要的遺產規劃工具,它在保存一個人的大部分資產之餘,也可以創造新財富,只須指明受益人,便可明確並適當分配資產;定期保險計劃、單期保費終身保險計劃、萬能壽險計劃,以及最近推出的多代終身儲蓄計劃,都是一些用於遺產規劃的保險工具;此外,私人綜合健保雙全計劃可保障我們的醫藥開支,而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的「遺贈選擇」,也是一個遺產規劃工具。

遺產規劃五步驟

(一)盤點財富

除了房地產、儲蓄、股票投資、保險保單、生意股份等,個人的收藏品如珠寶,也應該整理出來。

(二)決定誰將繼承資產

立下遺囑明確說明當遺囑人去世時,財產將如何分配,考慮是否有必要成立生前信託。

(三)簽署持久授權書(Lasting Power of Attorney,簡稱LPA)

委任一個或兩個可信任的人,在遺囑人喪失智力能力時,代為處理金錢上決策甚至是醫療上的決策。

(四)做好預先醫療指示

病危時依賴人工方法延長生命會發生昂貴醫藥開支,如果不想原本預留給家人的積蓄最終都給了醫院,應該在清醒時通過預先醫療指示交代自己的意願。

(五)馬上付諸行動

「不測」與「明天」,無法知道哪個先到,儘早做好遺產規劃是為上策。

結 語

沒有遺囑、不做事先規劃,容易造成混亂,很多時候會導致家庭糾紛,每個人都應該有事先規劃的意識和行動。建議高凈值客戶在進行跨境財富傳承規劃時,及時尋求境內外律師的幫助,制定符合境內外法律規定且可以合理降低相關稅負的財富傳承安排,防止出現境外訂立遺囑效力不被境內法院認定的風險,確保遺願的充分實現。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