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位於新加坡北部的實里達機場(Seletar Airport),若不是因為前不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一些小摩擦,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
其實,實里達機場建於1929年,是新加坡第一個國際機場,不過之後不久就被加冷機場(Kallang Airport),以及現在的世界第一樟宜機場取代。半個世紀來都只作為接待私人包機的機場使用,不得不說是有些浪費。
當局從2008年起開始陸續提升實里達機場的設施,更是斥資8000萬新幣打造了全新的航站樓(圖片來源網絡),原本從樟宜機場運作的渦輪螺旋(turboprop)客機將轉移到實里達機場,以便在樟宜機場騰出更多空間供其他類型的客機使用。而且實里達機場也是由CAG樟宜機場集團管理運營。

本來從去年12月1日起就要轉場至實里達機場運營的馬來西亞Firefly飛螢航空,因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關於領空以及對ILS使用問題的爭端,一直拖到今年4月初才在兩國交通部長的努力磋商下達成共識。飛螢航空也得以從4月21日起恢復至新加坡的航班。恢復初期只提供吉隆坡Subang機場(SZB)到新加坡的航班。
由於Good Friday長周末,正巧在吉隆坡小游的筆者,在首航航班發售開始,便預訂了機票。
Subang機場,相比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離市區近很多,坐車僅僅需要半小時不到,Taxi的收費大約是RM50左右。

航站樓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而且人流量也不大,辦理登機手續不需要等待很久。



辦完登機牌,步行五分鐘即可到達國際出發廳,航班信息牌上剛開始顯示的是Singapore,後來可能擔心誤會,又改成了Seletar。


09:30的航班,由於是首航航班,有不少媒體以及航空愛好者在登機口附近拍照。機組人員也是各種合影留念。


登機前,偶然發現馬來西亞交通部長Anthony Loke和馬來西亞民航局CAAM的CEO也在乘客之列。而且上飛機後才發現二位坐在我隔壁。
飛行途中,部長先生還親自進行客艙廣播,對所有乘客表示歡迎,還邀請乘客們下機後一起加入Launch Party。
航班前後飛行一小時左右,落地實里達機場時,全機乘客都激動地鼓掌。
滑行至航站樓前還有水門歡迎禮(圖片來源網絡)。

下飛機後,各種記者對著乘客一路閃光燈,令人受寵若驚

過了海關,每一位旅客會得到一個Firefly送出的Goodie Bag以及實里達機場的一束蘭花。


筆者還一不小心成為了第一個到達的旅客,和ICA的officer合了影。

據了解,開航初期是每天兩班往返,後續是六班,還會陸續開通Ipoh,Penang等其他目的地的航班。不僅如此,Malindo Air馬印航空也已經在和有關當局申請轉移至實里達機場運營,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航班的選擇。

實里達機場的正式開航,也標誌著新加坡正式邁入雙機場時代。對樟宜機場的資源也能更加合理應用,對於乘坐區域短途航班的旅客,也能有更加便捷的體驗。
作者:Johnan
微信號:Johnan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