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領取你的留學小助手
作為東南亞唯一一個花園式小國,新加坡一直以多元文化和現代氣息吸引遊客。在新加坡眾多旅遊觀光區裡面,小印度是比較特別的一個。

(圖片來源網絡)
小印度由數條街道組成,內有食街、批發印度式商品的檔口,還有清真寺、印度廟,以及各種塗鴉,最重要的是這片街區的空氣中瀰漫著咖喱味和辣椒味,從一些美食店和乾貨店門前經過,氣味最為濃烈。

(圖片來源網絡)
漫步在小印度的大街小巷,除了看到少量遊客、華人和馬來人,所能見到的大多數是印度人。在華人占比超過74%的新加坡,小印度就像印度族裔的自留地,保留各種印度式的生活韻律和文化風情。
雖然是一片商業區,小印度卻一點不喧囂,在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休閒漫步的鴿子,它們已經完全適應這裡的環境,即使生人走近也熟視無睹,一些熱心的市民偶爾還會主動喂養食物。

(圖片來源網絡)
印度人喜歡濃墨重彩,小印度街頭的建築物也是色彩斑斕,其中綠色、藍色、白色、灰色、紅色是外牆的常見顏色。除了部分顏色相對簡單的建築,還有一些花花綠綠,雜而不亂的建築。
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的屋頂、牆壁上的佛像數量多到數不過來,其人物形象也是千姿百態,令人讚嘆!
據說在印度本土,居民會根據不同季節和心情變換房子的顏色。在新加坡,因為法令和城市整體規劃的原因,變換房子外觀需要走一定的程序。

(圖片來源網絡)
新加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印度人呢?
19世紀初,英國殖民時期重要的政治家萊佛士航行來到了新加坡,帶來了助手和士兵,把非常落後的小漁村建設發展成繁榮的世界轉運中心及金融中心,在萊佛士帶來的助手中,有一部分就是印度人,他們成為新加坡土地上第一批印度移民。在上個世紀較早前的新加坡發展階段,更多印度人登岸,提高了人口總體占比。
小印度在新加坡的地位相當於中國人的唐人街,和牛車水、甘榜格南合稱三大族群文化區。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