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肉骨茶 (Bak Kut Teh)

其中一個有關肉骨茶的由來源自於最初的新加坡,一位貧窮、飢餓的乞丐沿街乞討到路邊一家豬肉麵攤,店家也不富裕,但是想幫助這個乞丐,於是他用他剩下的一些豬骨,隨便加了一些便宜的香料,包括八角和胡椒,就這麼煮了一碗有點茶色的湯。肉骨茶便因此得名。另一個版本是說肉骨茶是一些在克拉碼頭一帶作業的華人勞工為了「精神振作」而做出來的一種湯。
大多數肉骨茶都有添加胡椒,以及少量的藥草如八角,選擇豬的排骨,煮制而成。盛到碗中的豬排,鮮嫩易嚼,骨湯味濃特別。另外一種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叫Klang肉骨茶,顏色較深,藥草味濃。
2
雲吞麵(Wanton Mee)

新加坡的雲吞麵很有可能是受了香港美食的影響,但是漸漸也根深蒂固的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干」的雲吞麵,澆上一些淡甜醬,幾片叉燒,豬肉餡兒的雲吞餃,再配上一小碗湯,就構成了最典型的新加坡版本的雲吞麵。如果喜歡吃辣,可以在面中加入辣椒醬,給小孩子吃的不辣的面中則是用甜番茄醬調製的。有的雲吞餃是炸過配在面中,有的則是煮過放在湯中的。
3
菜頭粿(Fried Carrot Cake)

從英文就可以看出,製作這道美食的原料其實是蘿蔔。新加坡的菜頭粿是用雞蛋,菜脯和白蘿蔔糕一起炒出來的。如果品嘗原味就選擇這種「白菜頭粿」,外脆內軟,香味撲鼻。所謂的「黑菜頭粿」是加了黑甜醬翻炒,咸中帶甜,入口即化。
4
點心(Dim Sum)

新加坡另一種受香港或上海美食影響的食物便是點心,花樣繁多,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的絕佳茶點。最受歡迎的點心包括烤豬肉包,小籠包,燒賣,豬腸粉等等很多。
5
新加坡咖椰吐司(Kaya Toast)和生熟蛋(Soft-boiled Eggs)

咖椰吐司和生熟蛋當屬新加坡式的傳統早餐,它能和拉茶(甜味奶茶)、好立克和熱美祿等很多飲料搭配。傳統製作的麵包是舊時長方形白麵包,切面抹上咖椰(是用雞蛋、糖、椰漿以及香蘭香料製作而成的一種調味醬),然後烤制而成。
那麼生熟蛋呢?通常是把生雞蛋放在能容得下兩顆蛋的盛滿滾開水的金屬容器中,上邊蓋上一個小碟子。然後你就計時吧,大概7-10分鐘左右,你喜歡的生熟度決定了時間的長短。然後呢?就把雞蛋拿出來,打在那個小碟子中,可以加入胡椒粉、黑醬油、醬青等調味品,當然也是根據你自己的口味了。
6
叻沙(Laksa)

叻沙混合了華人和馬來人的飲食元素,也就是熟知的娘惹。它由麵條、魚餅、蝦肉、蚵蜊以及豆芽、辣的椰汁湯一起烹制而成。它通常還加入一勺叄峇辣椒醬,灑一些叻沙葉片作為點綴。
在新加坡的加東 (Katong) 地區可以尋找到著名的椰漿叻沙,其中的麵條被切為碎塊,因此食客們可以直接用湯匙食用。
7
辣椒/黑胡椒螃蟹(Chilli or Pepper Crabs)

做為新加坡最偉大的美食發明之一,辣椒螃蟹決定是必嘗美食。辣椒螃蟹的最大特色,就是由辣椒和甜番茄醬料理醬汁,香辣中帶著微甜的可口滋味,明快的顏色讓你胃口大開,紅色鮮香的醬汁散發著帶有香蒜與米醋的香味,到最後再加入勾芡與蛋花。 你還可以加點油炸小饅頭,搭配濃香醬汁一起入口,餘味無窮。烹制辣蟹通常是以鮮活青蟹為主,但也有店家以軟殼蟹來下鍋。
除了用辣椒料理螃蟹外,黑胡椒也有其獨特的味道,並為食客們所推崇。
8
咖喱魚頭(Curry Fish Head)

應該怎麼歸屬這道菜?是中餐?印度餐?馬來餐?對於這道菜的起源的確有點模糊,不過在新加坡這個地方,確實收到華族、馬來、印度的影響。不管來自哪裡,我所肯定的是,它的確非常美味!是一道不錯的下飯菜!魚頭加上羊角豆、茄子、西紅柿等蔬菜,在濃郁的咖喱中烹制後,濃香撲鼻,令人垂涎!
9
福建炒蝦面(Hokkien Prawn Mee)

炒蝦面由戰後中國南部的福建水手發明。每當工廠下班,他們便會聚集在梧槽路(Rochor Road)上用煤爐煎炒麵廠里多餘的麵條。黃色的粗麵條和米粉搭配海鮮、雞蛋、醬油、豆芽,旺火爆炒。這道鮮香濃郁的菜肴還需選用一種必不可少的材料,此食材通常以蒸煮過的蝦頭、蛤肉和魚乾製成。豬油也是炒蝦面的主要調料,不過現在的餐館幾乎不予採用,因為人們認為豬油不利於健康。個別餐館還選用嫩棕櫚樹皮,以使菜肴的香味更加濃郁。
10
蚝煎(Oyster Omelette)

在新加坡的食閣,這是一款深受外國人和本地食客青睞的一道美食。售賣菜頭粿的店家通常也會售賣蚝煎,因為它們的烹飪技法差不多類似。平底鍋把油燒熱,放上蚵仔、攪拌後的雞蛋、茼蒿菜(或小白菜,甚至空心菜、豆芽菜等其他蔬菜)後再淋上太白粉芡水,待蚵仔熟時盛起,淋上特製醬料後即可食用,味道鮮美。
11
沙爹(Satay)

「肉串」這種美食貌似不隸屬於某一個國家的專利,新加坡的「沙爹」無疑是其中極具地方特色的一種,充滿了源於馬來西亞和印尼群島的濃濃現代風味。
將鮮嫩多汁的肉類(通常為雞肉、牛肉或羊肉)提前腌制好切成小型立方體形狀串於小簽之上,在燃燒的炭火上烘烤後即散發出鮮香可口的香味。
沙爹通常10串進行售賣(也可單串零售),蘸點甜辣的花生醬口味則更加獨特,通常還搭配洋蔥片、黃瓜片以及裹在椰子葉中的馬來飯糰(ketupat)一起吃。
12
豆花(Tau Huay)

新加坡的豆花當屬華人的甜品,最傳統的豆花非常柔軟,略有顆粒感,加入一些糖漿一起吃,口感滑嫩。冷熱都可以吃,還可加入湯圓,以及仙草或豆奶。
現代的版本略有改良,一種更像明膠、果凍式的豆花,可以加入任何味道:芒果、哈密瓜、芝麻、草莓等等。
13
肉脞面

肉脞面是潮州美食。魚丸選用西刀魚、番薯魚打制而成。上好的香菇用糖、油醬油腌漬隔夜,慢火煮爛。肉脞以鹽、糖、料酒調味。將「面薄」(Mee Pok 3-5mm的黃薄面)或「瘦面」(Mee Kia細黃面)燙熟,以辣油、淅醋、醬清調味,加上蘑菇漿。湯底以江魚仔、大骨、蝦皮、白菜、蘿蔔熬煮。魚丸在湯底中燙熟。肉脞於碗內,加入滾燙的湯底,炸魚丸片、魚丸。就是道地新加坡式潮州人的肉脞魚丸面了。
14
烤魔鬼魚(BBQ Sambal Stingray)

也被稱為Ikan Bakar(燒烤的魚),魟魚(俗稱魔鬼魚)曾經是不受歡迎的,但是後來新加坡人馬來人發現把叄峇放在魔鬼魚上是難得的美味。傳統的方式是裹上香蕉葉燒烤,然後用峇拉煎(Sambal Belacan馬來西亞一種蝦做的醬料),其他調料,蔥和印度核桃做的特別醬放在魚上,配上小青檸檬,自己可以吃的時候擠在魚上。
(內容來源:新加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