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推行精英教育,新加坡和香港有什麼區別

2019年10月24日   •   6498次閱讀

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夙願,所以很多家長都把目光投到精英教育上,希望通過教育能讓孩子能走到比自己更高的階層。說到精英教育,可能會聯想到香港和新加坡。那到底兩者的精英教育有何區別呢?

01

香港的精英教育

香港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真是讓我切身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瘋魔」。

怪獸父母

一天上兩所幼兒園,學兩文三語

在香港,有些父母讓孩子一天上兩個幼兒園。早上去政府發放學券的幼兒園,享受免費資源,學粵語;下午就自費去國際班,學普通話和英文。

部分家長認為:一來孩子能夠用盡政府給公民提供的福利,二來孩子還能夠學到兩文三語,儘早打好三種語言基礎更有優勢。

用培訓班塞滿孩子的空閒時間

孩子每天的時間都被塞得滿滿的,除了學校的課程和功課外,大部分家長還給孩子報了各類補習班、提高班。

因為某些興趣愛好和特長有助於孩子升學申請到更好的學校,很多家長還會讓孩子去培養所謂的「愛好」。

並且競爭也越來越大,小提琴、鋼琴八級都沒啥用了,越罕見的樂器越好,最好小學前就達到表演級。

贏在射精前,贏在子宮裡

最誇張的是一個懷二胎的媽媽,為了讓孩子趕上學校的招生時間,從排卵日就開始計算,找好最佳受孕時間,可謂是贏在射精前,贏在子宮裡.....

為了給孩子爭奪名校學位,連懷孕的時間都是掐準時間的,所謂的贏在射精前,並不無道理,只是這樣的競爭略顯病態。

香港孩子的精英教育軌跡是——

選好射精時間,讓孩子出生在一至四月,一月最佳;

孩子出生後的六個月甚至更早,進入嬰兒遊戲班進行學習;

兩歲進入學前班,為衝刺名校做準備;

兩歲八個月,參加各種幼兒園面試,進入名校幼兒園意味著贏在起跑線;

上了幼兒園也不能放鬆。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同時就讀兩所幼兒園,上午在全日班接受學習,全日班下午是午睡,沒有學習安排,就把孩子接出來繼續上「國際班」。全日班學好粵語,國際班學習英、普,爭取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實現精通兩文三語(普通話、粵語、英文)。

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

家長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願意當怪獸父母,有一個父親說得好,這場集體的推娃行為,就像喪屍病毒,沒有家庭能獨善其身。

香港雖有幾百所中小學,但是優秀的資源,集中在一些名校上。

一些有名的國際學校和直資中學,每年進入美國常青藤或是英國牛津、劍橋的人數足以秒殺內地所有重點高中。

官立學校里也有大量的名校,學生歐美名校或本地重點大學的青睞。

(香港學校主要的構成)

由於香港盛行小班教學,小學每班人數少則十多個,多則二十多個。因此家長們即便是翻山越嶺,通勤一兩個小時,也要爭奪名校資源。

沒錢沒人脈讀不了書?

第一輪:私立/直資小學和國際小學,只要學校通過就可以入學。有的名校競爭太激烈,連直資的幼兒園都成香餑餑,甚至50萬港幣才能得到一個面試機會。

第二輪:官津學校大部分受學區限制。好的校區,每平方米大概30萬以上;若是租房,實用80平米的租金常常不低於4萬/月,實用30多平米的租金也不低於2萬/月。

如果申請的學校中,有兄弟姐妹在該學校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就職,那麼這部分人就必獲錄取,名額高達30%。一些家長為了獲取這樣的名額,甚至排著隊去學校應聘校工。

第三輪:若第一二輪都不獲錄取,就參加政府組織的官津小學的隨機抽籤派位,但符合家長期望值的機率不高。

精英教育搞了這麼多年,最大的效果是做普通人的門檻被抬得越來越高

在紀錄片里,幾個媽媽粗略統計,要供孩子讀到大學畢業,起碼需要500-800萬港幣。這樣的費用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

說到底教育,已經變成一種產業,精英教育更是這個產業中最大的蛋糕。「精」,意味著營養、濃縮、稀缺,這些冠冕堂皇的字眼後面,最關鍵的一個字是「貴」。

當做普通人的門檻被抬得越來越高,父母的教育投資就變得越來越大。

「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這句廣告語,搭配孩子的淚眼,簡直讓我們這些想讓孩子平平淡淡的父母,覺得自己罪孽深重。

02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

新加坡,和香港一樣是彈丸之地,自然資源匱乏,卻是世界經濟強國。好多人認為,它成功的秘訣在於教育制度。

在考察學生各項能力的PISA測試中,新加坡常年霸榜。

這個小國,從建國之初就有深深的危機感。相比於周圍其他國家,新加坡唯一依仗的資源只有人口。

為了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政府極為重視教育。這種將教育作為國家生死存亡關鍵的理念,貫徹到了全體國民的骨髓深處。

政府的高度重視

新加坡在財政預算中,教育經費支出居於第二位,僅次於國防開支。這些錢除了用來整修基礎設施,更多用在人身上。

首先是打造優良的教師隊伍。除了待遇豐厚,還會給予教師足夠的培訓和上升空間。

相對的,教師必須專業知識過硬。據統計,新加坡基礎教育中的數學老師,有超過四分之三畢業於數學系。

除了學校的考核,學生也有投票機制,促使老師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其次,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助學金。新加坡本國公民,從小學到高中的公立學校,學雜費基本都是免費的。

而在大學,連留學生都有機會申請助學金,報銷50%-75%的費用。當然,留學生有條件(畢業後留在新加坡工作3年)。

注重綜合能力

從中學三年級開始實行選課制,豐富的課程設置給學生多樣化的選擇,沒有主次之分,促進學生髮展自己的興趣。

大部分中學生畢業時要參加新加坡劍橋O水準考試,含金量極高,可以直接申請海外大英國協國家的初級學院或大學預備班。

另外,新加坡中小學實行「半日制」教學,學生中午放學後會參加課程輔助活動(CCA),包括體育、藝術、音樂、野外生存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加入不同的團體。

這些活動會經常進行交流和比賽,與升學掛鉤,旨在激發孩子們不同的興趣和能力,引導綜合能力的提升。

獨具一格的分流制度

新加坡前教育部長坦言:「我們崇尚的理念是每個人都必須接受教育,發揮全部潛能,但這並不是說,每個在新加坡出生的孩子,都要接受大學教育。」

所謂分流制度,其實就是提倡「不平等」。它基於因材施教的理念,按學生的能力、特質、性向等,將學生分流到不同的教育機構、課程或方法去接受教育。

學生完成小學課程後,將進行小六會考。按成績報讀中學時,有三種程度有別的課程:快捷、普通(學術)和普通(工藝)。

學生升讀中學後,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改變課程。例如由普通升到快捷課程。不同課程的學生可以用不同時間完成O水準、N水準和A水準三階段,進入大學。

還有的學生依據成績和興趣特長,會被分到藝術、體育等院校,進行職業化的教育。

在這個制度下,不同能力的學生可以隨著課程有不同的公開試和升學目標,出路相對清晰。一切看起來井然有序,但新加坡學生的焦慮度,卻超過了中日韓三大學業壓力大國。

1/2
下一頁

555

獲得華人家長捐贈1000萬新幣!SAS新學年學位更新!
2025年05月09日   •   6669次閱讀
新加坡理工學院迎來首批163名副修課程畢業生
2025年05月08日   •   5814次閱讀
2025新加坡政府助學金全解析:低成本留學+職業發展雙贏攻略
2025年05月08日   •   2052次閱讀
新加坡2025年DSA計劃申請正式啟動!抓緊進來了解一下
2025年05月07日   •   2052次閱讀
新加坡留學的母語優勢和挑戰分析
2025年05月09日   •   1710次閱讀
2026年NUS提前批申請開啟!5月16日~7月15日搶占亞洲第一學府綠色通道
2025年05月08日   •   1710次閱讀
孩子留學新加坡,家長持陪讀VS工作簽證,差別有多大?欣冉海外深度解析
2025年05月10日   •   1368次閱讀
2025新加坡國際學校指南:21所名校學費/IB成績/錄取率/綜合能力全解析
2025年05月12日   •   1368次閱讀
2025新加坡DSA申請開放!攻略速看
2025年05月12日   •   1368次閱讀
中考後升學Plan B:新加坡四校直升QS200最強攻略
2025年05月10日   •   1026次閱讀
南洋理工大學:崛起最快的全球頂尖年輕大學
2025年05月11日   •   1026次閱讀
【26Fall申請黨速看】新加坡國立大學提前批5月16日開放申請!
2025年05月12日   •   1026次閱讀
中考失利不要慌!其實在新加坡上完初中可以直接讀本科
2025年05月13日   •   1026次閱讀
新加坡數學風靡全球的奧秘
2025年05月12日   •   855次閱讀
2025新加坡大選後教育風云:PSLE改革路在何方,是守是變?
2025年05月08日   •   855次閱讀
新生選課 開啟NTU生活的第一步
2025年05月10日   •   855次閱讀
新加坡留學隱藏福利全解析:PR捷徑、學費減半、獎學金拿到手軟
2025年05月10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小學網址及地址大全
2025年05月12日   •   684次閱讀
高考內卷太瘋狂?不如轉戰新加坡'神校』,中考生也能直通名校
2025年05月13日   •   684次閱讀
速看!26fall注意,新加坡院校的提前批申請通道即將開啟
2025年05月13日   •   684次閱讀
揭秘新加坡私立院校之新加坡ERC創業管理學院(ERCI)
2025年05月12日   •   684次閱讀
南洋理工大學跨學科研究生項目,等你來申請
2025年05月11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留學 高性價比國際教育不再高不可攀!—— 壹世界國際學校(OWIS)為中產家庭帶來福音
2025年05月08日   •   513次閱讀
新加坡O水準大變身:國際學生的「打怪升級」之路
2025年05月08日   •   513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