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牛車水碩莪巷,有一座宏偉莊嚴、雄渾壯麗,以佛教曼陀羅的概念結合中國唐代佛教建築風格興建的佛寺——佛牙寺。寺頂建築、塔柱和寺門都是嚴格依據大唐風格設計,並採用銅製和琉璃瓦等建築材料。寺廟第一層是山門、鐘樓、鼓樓、觀音殿、百龍殿。第二層是阿蘭若藏經閣及展覽廳、文殊殿,夾層樓是蓮芯茶坊、地藏殿、法堂、戒光堂、諸山長老德像紀念館。第三層是普賢殿、龍華院—佛教文物館。第四層是靈光殿、佛牙舍利金塔。第五層頂樓有萬佛閣、毗盧遮那大光明經咒轉經輪藏、萬福光明燈和胡姬花園。地下還有三層,兩層停車場之外,還有一層是龍華劇院和免費招待吃素食的五觀堂。
新加坡牛車水佛牙寺外景


新加坡牛車水佛牙寺的歷史由來:1980年,緬甸著名的寺廟般陀喇佛寺的住持務舍葛帕喇大和尚與五位男信徒一齊上蒲甘山,修復倒塌的蒲甘山佛塔及大佛。在清理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純金佛塔內珍藏著出土逾200多年的一顆佛牙,同時也獲得各種佛舍利子,這個發現當時並沒有對外公布。
2001年1月中旬,般陀喇佛寺籌委會委員,正籌建一座佛殿和兩層樓高的佛教古文物展覽館,由於籌款艱巨,該委員會懇請法照法師出力資助。法照法師接受了託付後,在面臨考驗的時刻冥想出,以佛教曼陀羅的概念結合唐代佛教的建築風貌來興建,並取名新加坡佛牙寺。古代建築風韻,自然要以歷史悠久地點相配合。牛車水,這個南來華人的發祥地,是新加坡中華文化的根基所在,也是法照法師幼年的成長之地,這個充滿文化魅力和集體記憶的寶地,也成為了建寺的考慮地點之一。經過法照師父和籌委會同仁的努力下,在2002年成功標得新加坡牛車水一塊空地,作為興建佛牙寺的所在地。法照法師於2004年12月2日至5日,設立梁皇大壇,啟建冥陽兩利法會,為求牛車水境內一切過往冤親孤魂,得生極樂國土。 2005年1月14日,佛牙寺正式獲得新加坡旅遊局的租約。 2005年3月13日,佛牙寺舉行動土儀式,這也標誌著佛牙寺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新加坡牛車水佛牙寺大殿

唐朝建築形式的佛牙寺博物館內,把佛教大師視為聖物的佛牙舍利,供奉在由虔誠教徒捐贈的420千克金子打造的華麗寶塔中。在每日的規定時間,駐寺和尚舉行典禮,開放內殿供公眾膜拜。在這座專門供奉彌勒佛的寺廟內,高27 英尺的大廳將令人由衷驚嘆。遊客可在廳中看到精美的木雕彌勒佛像。通過大廳的華麗裝飾和精美細節,遊客們能欣賞到能工巧匠們巧奪天工的作品。佛牙寺的建築、室內裝修和雕像均仿效於唐朝歷史。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佛教、藝術和文化都得到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時代。

佛牙寺重要景點包括佛教文化博物館、著名僧伽博物館、三藏殿和定期舉辦新加坡宗教藝術和文化各方面相關展覽的展廳。

新加坡牛車水佛牙寺大殿之上的萬福閣

頂樓閣樓里最大的景泰藍轉經筒



新加坡牛車水佛牙寺佛坐像



新加坡牛車水佛牙寺佛教文化博物館內精美展品







佛教博物館,裡面還有佛舍利供奉,這是佛足印

新加坡牛車水佛牙寺佛教文化博物館







在佛牙寺大殿屋頂上,遊客可欣賞到純潔高雅的佛牙石斛蘭,這是一種以佛牙寺博物館特別命名的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