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靈感】帶你看腦洞大開的新加坡建築

2020年01月28日   •   7695次閱讀

新加坡的歷史是寫在建築上的,這話頗有道理; 有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另外由於新加坡曾經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已久,也曾經被日本占領了一段時間,所以新加坡的建造是融會了多國的風格。英式的優雅、日本的含蓄、中式的端莊、馬來西亞式的斑斕都在這裡交匯。

圖片| 源於網絡

新加坡建築,以其獨特的風格、多樣的形式及富有創意的結構空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也不是最近十年新一代的建築才有耀眼之處,一些幾十年的老建築同樣有著非凡特色。

舊禧街警察局——MICABuilding

1934年在中國還處在衙門的時候,新加坡已經有了警察局,舊禧街警察局極具色彩活力,尤其是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更顯輝煌。這座設有拱廊與中央庭院的六層建築具有濃厚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採用了當時英國極為風行的建築元素。

圖片| 源於網絡

翠城新景公寓

因直落布蘭雅山 (Telok Blangah Hill) , 2013由德國建築師 Ole Scheeren 傾力設計, 公寓是新加坡最大的私人住宅項目之一。

圖片| 源於網絡

Scheeren 的設計概念是要打破摩天大廈的傳統外觀。因此,他將垂直變為水平,將建築變為不同模塊,再通過不同角度進行旋轉,從而使每個模塊在保證隱私的同時坐擁不同視野。

濱海藝術中心

濱海藝術中心,座落於濱海灣且靠近新加坡河海口,此建築以臨近的Esplanade命名,內有1,600個座位的音樂廳,及可提供表演的2,000個座位的劇院。此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外觀常被認為跟榴槤或是蒼蠅眼睛很像,許多新加坡人也將濱海藝術中心暱稱為「榴槤」

圖片| 源於網絡

圖片| 源於網絡

濱海藝術中心也包含了戶外表演場地,內部的購物中心也有零售店、餐廳。建築物4樓有戶外開放空間。濱海藝術中心劇院音響設備一流,一年到頭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在此演出。

GRAFT第一座流動的Volo空港

空港是空中的士在不遠的未來進行服務唯一所需要物理基礎設施。Volo空港的設計旨在為乘客提供無縫的安全放鬆的空中的士體驗。

圖片| 源於網絡

圖片| 源於網絡

濱海灣金沙

2010年開業的濱海灣金沙(Marina Bay Sands),由以色列著名建築師Moshe Safdie所設計。海主建築是三座55層樓的酒店,由一個340米的長形空中花園SkyPark銜接。SkyPark面積達1.2公頃,當中有餐館、酒廊、花園與游泳池,可同時容納3900人。

圖片| 源於網絡

新加坡摩天輪

42層樓高的新加坡摩天輪的輪體直徑達150米,總高度達到165米。這一高度超過了160米高的南昌之星和130米的倫敦眼。摩天輪坐落在濱海中心填海得到的土地上,從摩天輪上可以飽覽新加坡市中心之外,還能遠眺直到約45公里外的景色,包括印度尼西亞的巴淡島、民丹島,以及馬來西亞的柔佛州。

圖片| 源於網絡

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已成住宅典範。作為新加坡奢華海濱生活的縮影。公寓沿著1.2公里長的海岸線延伸,包括6座弧形塔樓,分別高24至41層,以及11個扇形別墅公寓。塔樓的發光表面與其交替的高度相結合,不僅創造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 。

圖片| 源於網絡

螺旋橋

螺旋橋(澳洲Cox Rayner+新加坡61 Pte 2009聯合設計,獲2010世界建築節大獎)概念是將橋體彎曲,形成一個拱形,目的是為了使橋身流暢地連接河道兩側的人行大道。這座橋樑想要體現的意義是「生命與延續、更新與成長。2010 年4月24日晚盛大開通。

圖片| 源於網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於今年初完工啟用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學習中心(Learning Hub)再一次打破學校建築的框架,獨特的建築外型說明了:知識不是一個個堆疊的方塊,而是激盪後層層擴散的漣漪,讓學習「360 度全面展開」。

外觀酷似漩渦、又像龍捲風,但也有一說是以「歐防風」。

圖片| 源於網絡

蓮花藝術科學博物館

蓮花藝術科學博物館外形似蓮花 於2011年開業這是世界上第一座藝術科學博物館,由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築師薩夫迪(Moshe Safdie)執筆設計。但其實另有其他意象,像是一隻手掌,手指頭向天空延伸,曾被稱為新加坡歡迎之手。

圖片| 源於網絡

去新加坡,

至少要去這些宏偉的建築物二至三處

刺激你的藝術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