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加坡數學的熱度越來越高,孩子數學啟蒙,很多家長都選擇採用新加坡的教學方法。

那麼被稱為「世界第一」的新加坡數學到底是怎麼學的,難學嗎?讓我們一起看看!
新加坡的數學教育
新加坡數學確實有著一套非常成熟且備受讚譽的課程結構。
新加坡數學的教學方式強調對基礎概念的理解,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它從0基礎開始,逐步提高難度,一直到六年級,內容覆蓋面廣,而且具有完整的體系。
隨著不斷的改革發展,新加坡數學已經成為了國際頂級的數學學習方法。

雖然中國數學在計算和技巧上的表現確實很出色,但在透徹理解數學概念和培養西式數學思維方面,可能確實存在一些「短板」。
而新加坡數學則提供了一種中西合璧的解決方案,可以在保持與中國數學接近的進度和難度的同時,又與英美國家的數學思維和英語表達方式接軌。
這也是新加坡數學受到廣大中國家長追捧的原因。
那麼,新加坡數學究竟採用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呢?
新加坡的數學利器——CPA教學法
新加坡數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具象化模型(CPA教學法)」講解數學概念和解題思路,理解後再輔以適當的練習,極大地降低了孩子理解抽象數學概念的難度。

CPA教學法,又稱 「三步教學法」,在數學啟蒙階段,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數感」,包括了三個方面: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圖形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那麼對比中國以及歐美,新加坡的CPA教學法到底強在哪呢?
接下來就舉個例子,讓家長們能形象的了解這三大數學學習體系的區別。
問題是:有1個蘋果和2個橘子,問一共有多少個水果。
中國孩子看到題目會直接擺出算式:1+2=3
歐美孩子會畫出1個蘋果和2個橘子,數一數得到3個水果
新加坡孩子則會這麼做:

通過畫模型的方式,把抽象概念具體化,然後再轉換為1+2=3的等式。
可以看出,新加坡數學吸收了美國數學的「建模」方法,相比於中國「一步到位」的抽象式學習法,多了一個過渡的階段,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
通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和未來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具體走到抽象的建模思想
新加坡數學有輕鬆打敗應用題的絕招——建模。其實建模就是把一個問題,用圖表的形式展現出來,最後用數學方法解答。
新加坡數學中常常會用Bar Model,也就是剛剛舉例時畫的方塊。一個個方塊將抽象的數學關係用「圖」形象地表現出來,但同時保留了相對實物的簡略性,從而承擔起從具體化過渡到抽象化過程中的橋樑作用。

建模思想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圖形模型代替抽象的數字和問題,讓孩子們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和算式,而不是小小年紀就被動地接受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義。
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更是避免他們過早陷入對數學的無限焦慮。
進階學習:適應孩子的學習規律
通過將具像化、形象化和抽象化三種思維模式階梯式過渡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源:新加坡教育部官網
這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和未來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實仔細對比,中國與新加坡的教材大綱都差不多,只是在安排順序、深度、廣度上有些許差別。
01 第一階段 適合年齡:3-6歲
內容重點:
包含了50以內的數數,20以內的加減,5以內的乘法以及基本的形狀、顏色、時間。
難度體現:
雖然已經到了20以內的數字識別和加減法,實際題目難度是循序漸進的。雖然全文都是英文,且在內容里還會涉及英語的學習,但是以圖片為主,沒有英語基礎也可以學。

02 第二階段 適合年齡段:6-9歲
內容重點:
100以內的加減,1000以內的加減,10000以內的加減,乘法,除法,錢幣換算,時間,形狀,容量,重量,長度的測量和計算,平面幾何、角、面積、條形統計圖、分數。
難度體現:
在這個階段,需要用建模練習數字結構,用建模法數字結構講解加法,也會更重視應用題的練習。
03 第三階段 適合年齡:9-12歲
內容重點:
涵蓋100000以內加減,10000000的讀寫,三位數、四位數的乘法除法,分數、小數的加減乘除,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時間計算,圖表,比率,小數、分數和百分比的轉換,平均數,代數,速度計算。
難度體現:
這個階段會開始要求孩子根據線形圖表分析數據,圖表題將幾何、分數等內容結合在一起,而且平面幾何題開始涉及立體幾何和空間思維。閱讀理解的句式也變得更加複雜了,涉及內容也更加深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