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布局旅遊景點、港口、濱海住宅……新加坡生生不息的三大秘訣

2024年05月03日   •   2223次閱讀

就算世界局勢改變、必須拿出與時俱進和具創意的對策,一些能讓新加坡生生不息的硬道理依然不變。李顯龍總理重申,社會凝聚力、長期規劃,以及政治穩定和信任,這三個必要條件將來仍會發揮重要作用。

他5月1日在五一勞動節集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新加坡故事的下一篇章已經有強有力的開端,跟許多國家相比,新加坡也毫不遜色,「但我們必須繼續聚焦建國方面的努力,最有效地發揮我們的長處」。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後排左四)將在兩周後接下領導棒子。他在五一勞動節集會上,與工運代表合照。李顯龍總理說,他和團隊已盡全力領導新加坡,保障國家未來,接班的團隊也須做到這點。(取自黃循財臉書)

關於社會凝聚力,李總理說,不能否認新加坡有著多樣的種族根源和宗教信仰,比如華族新加坡人與中國有著某種連結。印族新加坡人與馬來族新加坡人同樣也有他們祖籍的文化與宗教淵源,這些都是真實且深厚的情感、歷史和文化紐帶。

「它們可能會是社會脆弱的根源,但我們不想失去這些豐富的文化歷史遺產。這是我們從先輩那裡繼承而來的,對塑造新加坡身份認同感和我們在世界中的自我認知,貢獻良多。」

因此,維持種族與宗教和諧是一項持久的工作。

此外,也須意識到社會中其他潛在分歧,包括富人和窮人之間、土生土長新加坡人和新公民之間、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以及當代人和新一代之間。李總理說:「所有這些差異都可能在政治上被人利用,使新加坡人互相對立,分裂和削弱我們。」

李總理認為,新加坡須繼續努力克服社會壓力與緊張關係,以擴大共同空間和加強共同的新加坡身份認同感。「這認同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鞏固和演變」,同樣須要敏感和深思熟慮地引導與處理。

長期規劃是每個國家每個政府的責任,但大多數政府被眼前問題或政治危機所擾,缺乏民眾支持或餘力來考慮得更長遠。人民行動黨政府一直是有意識地、系統地進行長期規劃與行動,包括打造兩處綜合度假勝地、濱海灣花園、濱海堤壩等,接下來還將興建大士港口和樟宜機場第五搭客大廈、在東海岸外填海造「長島」應對氣候變化、重新發展巴耶利峇和南部瀕水區。

建國總理李光耀曾在新加坡獨立不久後說:「百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泥灘和沼澤。今天,這是一座現代化城市。10年後,這裡將成為國際大都會。永遠無需畏懼。」

李總理以此提醒,新加坡人必須永遠保持這樣的心態,做長遠打算,耐心而堅定地為之努力,為新加坡建立長久優勢,不止是為這一代人,而是為了未來50年,甚至100年。

不過做長期規劃,還有賴政治穩定。李總理說,如果新加坡政治分裂,將無法維持長期的規劃與努力。他說,整個新加坡體系建立在人民與政府之間強大的信任基礎上。由人民投票選出的行動黨政府,努力維持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通過言行表明,政府心繫國家最大利益,致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行動黨因此已連續15次在全國大選中光明正大地贏得人民的重新委託,並繼續向新加坡人展現執政成果。

李總理說,新加坡前兩任總理和他們的團隊確立了好政府的基本原則。「我和我的團隊也已盡全力領導新加坡,保障其未來。我們的接班人也必須做到這點。」

李總理主政期間繼續推動國家發展 與國人密切合作

在這個重要的演說中,李總理也回顧他主政近20年里,如何繼續推動國家發展並與國人密切合作,改善每一個人的生活。

(葉振忠攝)

經濟方面,雖然不時遇到逆風,但從較長時間來看,經濟增長持續為國人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工資。

李總理也提到政府這些年如何建設新組屋市鎮和高品質公共住屋、改善公共運輸,以及大力投資於一流的醫療體系,讓所有人能負擔和獲得醫療服務。

他舉例,在新加坡,突發心臟病的患者從進入急診部到接受球囊擴張術疏通血管的時間,平均是50分鐘,低於90分鐘的國際標準。這意味著患者有更大的機會及時接受治療並保住性命。

李總理相信,由於新加坡一直保持醫療系統達標,如果另一場像冠病這樣的大流行病來襲,新加坡可以更有信心,醫療體系已做好準備,能夠承受重負並安全引領新加坡渡過難關。

文:楊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