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Omicron的威脅,重返辦公室和學校會帶來新的焦慮嗎

2022年01月06日   •   6327次閱讀

在COVID-19大流行開始後不久,我的兼職清潔工的一位朋友 - 讓我們稱她為李女士 - 完全停止工作。

這位56歲的老人一直在做家庭清潔女工,但決定繼續下去是不安全的。她幾乎切斷了與外界的所有互動。

兩年過去了,疫苗已經交付給大多數新加坡人,並實施了安全管理措施,以幫助我們與病毒共存。但李女士大部分時間仍然呆在家裡,不願意冒險出去。

新加坡已經建立了一個系統,使我們能夠與病毒共存。即使有新的變體出現,也正在逐步重新開放。從1月3日(星期一)開始,在家工作不再是默認安排,50%的員工可以返回辦公室。在採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也可以舉辦多達1,000人的大型工作相關活動。

在我們的購物中心裡,更多的人群一直是常見的景象,特別是在節日期間 - 當數千人聚集在克拉碼頭迎接新的一年時,一些狂歡者過分了。

似乎有兩組人 - 那些根本無法等待事情恢復正常的人和那些擔心這種重新開放會以某種方式導致病例上升的人。

在新加坡奧密克戎感染增加的背景下,即將恢復正常可能會導致李女士的焦慮更加不成比例。還有很多像她一樣的人。

在《海峽時報》去年報道的一項調查中,大多數接受調查的新加坡人都表示,無限期地生活在限制之下是不現實的-這表明他們想轉向地方性生活。但10%的人願意忍受超過兩年的限制。

這個群體可能仍然保持謹慎,焦慮,甚至可能認為重新開放是危險的 - 一些專家將這種反應稱為"重返大氣層焦慮"。

這也源於海外學習。在美國心理學會2021年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無論疫苗接種狀況如何,幾乎一半的受訪者都對大流行後適應個人互動感到不安。

對"舊常態"感到焦慮

聽起來幾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對回到"舊常態"感到不舒服。但是,近兩年來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為我們所有人創造了新的習慣。

例如,我們習慣於保持安全距離,當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群時,我們會感到焦慮。或者,當我們附近的人咳嗽或打噴嚏時,我們會本能地離開。

我對人們感受的觀察表明,這是多麼複雜:我們希望事情是正常的,但又害怕改變。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對變化有抵抗力,因為情緒大腦——杏仁核——將變化解釋為一種威脅。回到"舊常態"可能被視為特別具有威脅性和挑戰性,特別是因為大流行的軌跡仍然不確定。

如果這影響了我們大多數人,那麼人們可以想像它對已有焦慮問題的人構成的挑戰。對他們來說,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以迴避的形式提供了暫時的緩解,從而減少了他們焦慮的觸發因素。

然而,基於美國心理學家B F Skinner首先描述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從長遠來看,這種長期狀態具有加劇焦慮的效果。當暫時的緩解即將"崩潰"時,他們可能會經歷焦慮的增加。

就李女士而言,她通過把世界拒之門外來應對大流行,而不是理解可以利用安全管理措施來保護她免受感染。這種無益的思維方式(在她無法控制的地方)和迴避策略(總是呆在家裡)形成了我們所說的適應不良的應對機制,這將使她適應重新進入變得更加困難。

調整良好,重新開業

關鍵是要避免採取全有或全無的心態。

一直尋找並留在人群中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就像你不必一直呆在家裡一樣。如果您感到焦慮或有家人感到焦慮,請開始利用您的日常生活來創造更多熟悉外出的機會。

在非尖峰時段購買雜貨,而不是在線訂購,或者在下班後回家之前努力在附近散步,這些都是一些小的做法,在逐漸完成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之前。

同樣,隨時了解COVID-19的發展並不意味著全天從不同來源滾動COVID-19新聞的厄運 - 但也不意味著完全避免所有新聞。每天留出一點時間(不超過30分鐘),只是為了閱讀官方新聞頻道上最突出的更新。

有些人仍然對回到辦公室持謹慎態度,即使測試製度已經到位。與其擔心所有潛在的缺點,不如把它看作是一個機會,與你很久沒見過的同事見面,並為來年的新想法集思廣益。這些面對面的互動至關重要。

迴避或躲避COVID-19會阻止我們挑戰非理性的想法。我們需要逐漸走出去,隨著時間的推移習慣"舊常態"。

新加坡已經建立了管理COVID-19的基礎設施,但除此之外,在經歷了頻繁的變化之後,我們也變得更加有彈性,並獲得了適應性思維。所以現在,即使事情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也受益於經驗,可以更容易地忍受這些變化。

當我們交談時,我鼓勵李女士將她的注意力外部化,並觀察她過去幾個月一直在工作和外出的朋友沒有被感染。這有助於挑戰她全有或全無的心態,即一旦她離開家,就很有可能感染病毒。

她也應該繼續做出一些實際的行為改變,與她信任的親密朋友見面,或者逐漸增加這種追趕的持續時間。這些社會聯繫對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至關重要。

適應是隨著時間自然而然發生的。像李女士一樣,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專注於我們控制的事情,並開始制定計劃以適應重新開放。

Mabel Yum Po Shan是邱德普醫院心理學服務的負責人和首席臨床心理學家。

16歲兒沉迷「特殊按摩」花光積蓄 父母怒揭按摩院誘未成年
2025年04月27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牛車水食肆紛爭升級!女店長與店員當街互毆,雙雙送醫一人被調查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4萬次閱讀
老字號潮州肉脞麵攤主欲退休 擬以60萬新元售秘方  
2025年04月27日   •   4萬次閱讀
凌晨玩「寶可夢」捉精靈 老婦遇匪5手機被搶
2025年04月28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2025年04月29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知名馬拉松賽事驚現悲劇,一名45歲男子比賽中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鄰居洗地10次半夜敲佛 七旬翁受不了要賣房
2025年04月27日   •   3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山人海 行動黨阿裕尼候選人:我們不怕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行動黨華人新人秀淡米爾語 尚穆根贊:連印度人都震驚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疑上下扶梯碰撞 男子送餐員互毆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阿嫂假試戴真偷竊 攤販無奈:成本高難裝電眼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