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圖:iStock)
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企業預計未來六個月,美國關稅措施將在對公司業務產生負面影響。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因此推出新指南(Navigating U.S. Tariffs),幫助企業應對這些措施。
工商聯合總會在上個月11日到23日之間,對接近300家企業進行調查。
調查指出,半數受訪企業稱他們直接或間接接觸美國市場,其中約兩成企業從美國市場獲得的收入占年收總額的一半以上。
短期內,四分之三的企業預計營收將下滑,半數則認為營運成本將上升。五分之二的企業已經感受到關稅帶來的影響,而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會比跨國公司大。
除了定價,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包括匯率波動、供應鏈重組和報復性措施的風險。每十家企業中,有七家計劃調高價格,而有許多企業打算吸收部分成本上漲,以保持競爭力。
此外,五分之三的企業預計需要額外的營運資金,許多企業也呼籲政府給予稅務回扣、經濟援助,以及針對自由貿易協議,提供更清晰的指導。
針對調查結果,工商聯合總會的未來貿易與投資中心同多個夥伴共同制定指南,幫助本地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貿易中斷時果斷採取行動。
指南列出企業在不同時間段可採納的應對方案。例如在首3個月,企業應該評估風險和財務狀況。在4個月到12個月之間,企業應該要重新設計供應鏈,以及採納金融和調整商策略。之後就要通過數碼化、創新、商業轉型等方式來建立公司的長期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