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
小時候,無不幻想自己是飛檐走壁的大俠,除暴安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於功夫的念想也在逐漸消失,飛機槍炮取代了手中的木劍、拳術,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心中卻仍有一絲幻想,自己一身俠氣,力挽狂瀾~
武俠雖不在,但武術仍然在我們的心中。
如今,就有這樣一個人,從零開始,打造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將中華武術展現給了全世界。
從初創活動,到如今已經舉辦4屆,共吸引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上萬人參與,成為新加坡的文化體育賽事品牌,並得到東南亞諸多國家的認可!
他就是新加坡青少年文化藝術中心主席——胡剛,一個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刻在骨子裡的男人。
而他,將在今年8月舉辦第五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

01
出生在「武術之鄉」安徽,
師從徐淑貞練的一身好武術
胡剛出生自安徽,一個被中國認定為「武術之鄉」的省份。從上個世紀初,安徽省各地就先後成立國術館,大力推行武術教學,什麼彈腿、八卦掌、長拳等武術,刀槍棍棒等兵器,都有教授。
濃烈的武術氛圍,讓胡剛從小就對武術有著濃厚的興趣。9歲那年,由於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胡剛就被家人送到了一所全日制武術學校讀書,師從中國武術名家徐淑貞學習中華武術。

徐淑貞,上海人,中國武術八段
新中國武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憑藉堅持不懈的努力,胡剛在2年後通過層層篩選,進入安徽省合肥市武術隊,接受系統培訓,成為一名職業武術運動員。
大家熟知的國際巨星李連杰、吳京,都是武術運動員出身。
「那幾年,對我來說,生活的全部就是比賽和拿獎。」胡剛滿是回憶地說道。

武術比賽 示意圖
02
偶然間去新加坡「工作」,
卻因此愛上這座城市定居下來
2000年,18歲的胡剛,憑藉優異的成績,以及歷年獲得的獎項和榮譽,成功考入瀋陽體育學院,主修民族傳統體育和教育學,獲得學士學位。
一轉眼就到了2007年,在安徽某高校任教的胡剛,機緣巧合下前往新加坡,幫助一位師姐代課。
就在代課的這段時間裡,胡剛慢慢地愛上了新加坡這所城市。這裡環境優美,國際化程度很高,華人也有很多,中華文化地根基十分雄厚,熱愛武術的人也有很多。

這瞬間就擊中了胡剛的心:新加坡,不正是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的好地方嗎!
於是,他決定接受新秀武術學校的邀請,正式成為該學校的武術總教練。而後更是考入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新秀武術學校學員在新加坡孫中山故居晚晴園做新年演出後留影
03
自編自教零基礎孩子武術,
多次拿下亞運會、東南亞武術比賽大獎
「自己學,和教別人從零開始學武術是不一樣的。」談及剛剛執教時的辛苦,胡剛很有感觸地說。
當時大部分學員都是零基礎,人少時還好,但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人一多就顯得有些忙亂。
對學武術而言,基本功練習永遠是枯燥且艱難的。三種手型、五種主要步法、五種跳躍、四種直擺性腿法、四種擊響性腿法、三種申曲性腿法、兩種掃轉性腿法……

圖源:FB/@Sino Wushu Singapore
要學生髮自內心的熱愛和鍥而不捨的堅持,才有所成就。這就極大的考驗老師的教學能力。
胡剛告訴我們:「因材施教和鼓勵教育必不可少。」
在他看來,武術文化的核心是積極向上和樂觀自信,有助於培養學生迎難而上的意志力。
為了教好武術,胡剛專門研究並制定了一套規範化教學流程:教授武術禮儀,培養學員對武術的興趣,督促學員練好武術基本功,根據標準對學員學習劃級,積極引導天賦出眾的學員往職業武術運動員方向發展。

圖源:FB/@Sino Wushu Singapore
這十多年來,胡剛所教導的學生,多次代表新加坡參加亞運會、世界武術錦標賽、亞洲武術錦標賽及東南亞運動會武術比賽等國際賽事,拿下各項大獎!
學校從2007年入職時僅有一間校舍,幾名學生。到現在,已經有14名職業武術教練,40餘所校舍。

胡剛(左一)迎接在汶萊奪得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冠軍的學員王麗苓(中)
04
回國看望恩師激起心氣,
決心在全世界推廣中華武術
隨著胡剛教導的中華武術在新加坡打開局面,將武術在全世界發揚光大的想法再次攀上他的心頭。
2012年,胡剛回國探親,拜訪自己的恩師徐淑貞。年過8旬的恩師,依然心心念念中華武術的推廣。
胡剛一輩子也難以忘記,在提及中華武術在全世界推廣時,恩師那雙充斥著歲月滄桑埋藏的眼睛裡,有一絲光彩閃過,那光彩流轉著,似乎看到了中華武術在全世界盛行的場面。
「那一刻,我下定決心,一定不負恩師的囑託,將中華武術在全世界傳播開來。」

圖源:FB/@Sino Wushu Singapore
05
從零起步組織創建新加坡武術文化節
聯辦4屆活動吸引100多國家或地區
上萬人參與其中
2013年,胡剛在新加坡組織了首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盛邀安徽省的武術名家到新加坡進行武術展演。但讓胡剛遺憾的是,他的恩師徐淑貞因為摔傷了腿,沒能來參加活動,見證中國武術在新加坡甚至東南亞的推廣。
接下來,胡剛又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連續組織了3屆國際武術文化節活動。在新加坡乃至東南亞和世界青少年群體中都引發了關注。
這4屆活動累計吸引來自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上萬人參與,成為新加坡的文化體育賽事品牌。活動得到了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文化社區體育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以及緬甸、馬來西亞、印尼、汶萊等東南亞國家武術協會和武術團體的大力支持。
這16年來,胡剛為弘揚中華武術文化奔走不歇,為促進國際武術文化交流積極牽線搭橋。他坦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快樂而充實。

第四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
圖源:FB/@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交流中心
06
第5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開辦,
別出心裁的活動盛邀您的參與
這兩年由於疫情,第五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藝術節沒能舉辦。而今,新加坡基本解除防疫措施,線下武術文化交流活動又可以舉辦了。胡剛和團隊成員幹勁十足。
每一屆國際武術文化節,胡剛和他的團隊都會創新,力求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新加坡國際文化藝術節。
前4屆的文化藝術節,胡剛策劃了武打明星助陣、世界各國武術冠軍展演、一線武術大師擔任賽事裁判、開設名家講壇等等。
將在今年8月的第五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胡剛希望能做出一些別出心裁的嘗試:
一是邀請參加活動的各國運動員和新加坡文旅達人拍攝各自家鄉的視頻,評選出優秀作品,在愛奇藝、抖音和快手等平台推廣;
二是增加科技含量,選擇參加活動國家的一處文化遺產,請科大訊飛做成AR視頻,增強人們了解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識;
三是增加活動內容,比如書法、舞蹈、中國古典樂器演奏等,將國際武術文化節打造成中華文化嘉年華。

胡剛心中的未來,並不僅僅局限在新加坡,甚至東南亞,而是想要將武術節拓展到全世界,和中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尼、加拿大、美國、德國、菲律賓等國武術協會合作推廣~
大家一定要來觀看第五屆新加坡武術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