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未來賺錢的行業在哪裡?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
這是一個舊習慣被不斷打破、新力量與日俱增的時代。
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推動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而大數據的不斷建設與完善,各個行業都面臨前所未有的顛覆局面。
這個科技大時代的到來,對新加坡將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2018年12月,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發布的《新加坡技術轉型路線圖報告》,由於聖誕和元旦假日接踵而至,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這份報告。報告的信息量非常大,包含大量指導性信息,報告明確指出前沿科技的四大重點應用領域: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網絡安全、虛擬現實和沉浸式媒體,以及物聯網和未來通訊技術設施。

(圖:來源自網絡)
2018年高德納(Gartner)新興技術周期曲線顯示,有35項技術有望在未來5至10年內為企業帶來重大競爭優勢。人們普遍認為在未來10年,人工智慧的應用將是無處不在的。而區塊鏈技術尚處於初期應用實驗階段。高德納認為,區塊鏈成為主流技術至少還需要5至10年的時間。
2018年,人工智慧的全球商業價值大致為1.2萬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70%。預計到2022年,人工智慧技術將帶來3.9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長期來看,到2030年人工智慧有望將全球生產力提升16%,大致等於13萬億美元。
區塊鏈的商業價值也將穩步增長,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3600億美元;到2030年左右,飆升至3.1萬億美元。

(圖:來源自網絡)
在這兩個新興前沿技術領域,新加坡已經有自己的布局和發展計劃。
預計到2022年,新加坡的人工智慧市場將達到近10億美元的規模,年均增長42%以上;到2030年,實現160億美元的商業價值。
當然,人工智慧包括了一系列通過對「無序信息和數據,進行獲取、分析、組織並提供顧問服務的」相關技術。到2022年,新加坡有望形成一個2億至3億美元的區塊鏈市場;以年均32.5%的發展速度,在2030年,達到19億至26億美元的規模。
在新加坡發展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我需要一套完備的技術融合策略。首先,政府有必要鼓勵並加速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在新加坡的推廣和應用。新加坡應該利用好其優質的營商環境、健全的司法系統,以及行業開源的生態,催生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生態環境。
新加坡更應該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的某些特定領域加大投入,在全球市場中突出新加坡的特色和行業地位;尤其是結合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的跨學科和跨領域研發。這兩項技術的綜合應用,會給未來社會帶來無處不在的深遠影響。
新加坡也應該加強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技術的融合,加大投入,發現與創造先機。新加坡現有的科研架構是以各項核心技術為中心展開的。如今,技術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新加坡一定要鼓勵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和創新,並不斷提升這樣的能力,其中包括利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的商業模式創新。這就好比植物園裡對蘭花進行「異花授粉」,只有具備這種能力,在新興前沿技術和未來科技領域的研發才能開出更絢爛的花朵。

(圖:來源自網絡)
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首先,要使技術應用和解決方案開發商和企業之間能夠更便利和高效地銜接。新加坡應該鼓勵人工智慧服務的供應商,將他們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作為應用程式編程接口(API)服務提供給企業。這可以使企業和消費者更容易獲取人工智慧服務,讓更多人工智慧服務得以落地,比如城市建築安全的電子監控系統就是很好的應用場景之一。
其次,提高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可信度,包括網絡和數據安全。新加坡應該積極提高人工智慧的開發能力,鼓勵那些可靠的人工智慧工具、服務和解決方案在企業界的應用。第三,在算法方面,新加坡應該加大跨學科跨領域的人工智慧研究能力。
新加坡需要的是能夠利用「原始數據量相對較小的」大數據分析,來獲得相應的分析結論,並從中獲益。這是符合新加坡國情,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這也是在應用人工智慧系統過程中,新加坡面對的並且必須克服的最大挑戰。必須找到恰當的「原始數據量相對較小的」大數據,來訓練我們的人工智慧系統。中長期來說,著重在安全可靠的環境下,促進區域數據的自由流通,豐富原始數據量,以深化分析,幫助解決區域所面對的社會與經濟問題,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圖:來源自網絡)
第四,關於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有必要在新加坡建設自己的計算能力基礎設施,讓新加坡企業和科研機構更容易獲得所需要的和符合他們特殊要求的計算能力和人工智慧資源。新加坡應該認真調研企業和科研機構對數據的特殊計算能力需求,儘快制定新加坡算力基礎設施發展路線圖。
關於區塊鏈技術應用,新加坡應該考慮跨學科跨領域的「區塊鏈治理智庫」。讓多元化的有專業能力和利益關切(技術、法律、監管等等)的專業人士,深入探討區塊鏈技術應用所面對的壁壘,及可能帶來的法律和監管挑戰。新加坡應該更多和國際「玩家」交流互動,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區塊鏈跨鏈技術的應用,以便確保新加坡和國際區塊鏈社區的銜接。
新加坡還應該考慮建設自己的商業生態系統,鼓勵那些已經在「嘗試和探索」區塊鏈應用的「敢為天下先」的企業之間的合作。生態系統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包括行業協會、跨學科跨領域的專業人士組織、或者是一些關注特殊領域利益的組織。在研發方面,新加坡應該加大跨學科跨領域的區塊鏈科研,例如,通證經濟、加密貨幣經濟學、區塊鏈和法律,以及設計思維和區塊鏈商業模式設計等等,提升研發和創新能力。新加坡還應該鼓勵信息和通訊技術解決方案(ICT)的供應商提升研發能力,提升技術工具和服務的質量,確保區塊鏈網絡的安全。
IMDA、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新加坡港務集團(PSA)和其他政府機關和政聯企業,都已經有各自相關的轉型方案,攜手共建了新加坡腹網(Hinternet)。同樣的,在保持實體經濟繼續繁榮的基礎上,通過區塊鏈及其他分布式技術,新加坡也應該引領區域數字經濟發展。
有了這些方案和縝密的落實措施,加上東協和其他區域周邊國家對數字經濟的日漸重視和積極參與,可以預見轉型的成果。前沿科技將使得更有能力推動普惠經濟和普惠金融,為更多一般老百姓提供服務。傳統經濟和金融領域通過加槓桿的發展模式,也會被新的包容型增長模式所取代。
轉載!文章略有改動!
作者:
李國權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金融科技與區塊鏈教授
白士泮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
閆黎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戰略系高級講師兼高層管理教育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