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做一個有趣的小遊戲:
想像你手中現在有一個完整蘋果,
仔細觀察它的樣子。
然後一分鐘的時間內,用筆把它畫在紙上。
現在一分鐘結束了,請大家看看自己畫在紙上的蘋果。
我猜:你畫的蘋果是球形的,對不對?

這是一個簡單的創造力的小測試。簡單到讓多數人質疑它的合理性。
從大數據來看,99%人腦海中下意識出現的都是一個球形的蘋果。僅有1%的人會想到其他形狀。
如果你是那1%,恭喜你!你可能擁有著令同齡人羨慕的創造力!
這個測試最先是由瑞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他們把同樣的測試題交給若干3-5歲的幼兒進行測試,結果發現:
相較於成年人給出的單一答案,孩子們給出的結果千奇百怪。蘋果不僅是奇形怪狀的,還是五顏六色的。
孩子總是這樣充滿無盡創造力,包括我們每個人小時候。
孩子的創造力意味著什麼??
在我們每個人認知剛剛啟蒙的時候,對這世間各種各樣的事物都是充滿著無限的好奇。
那些看起來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充斥在每一個孩子的小腦瓜里,引導著他們去思考和探索世界。
所以,具備創造力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可以優先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們勇於探索前人未曾探索的全新領域,而不僅僅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解決。對此,美國心理學家E.保羅托倫斯更是給出了具體的結論:
創造力與成就有正比的直接關係,這個預測指標,比IQ等其他方面還要準確。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當下,掌握創造力就是在無形中掌握了競爭力。
但是不難發現,隨著年齡漸長,國內大部分孩子的創造力都最終所剩無幾了。
那麼我們的創造力去哪了?

我們的創造力去哪了?
我們都知道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眼見為實」永遠是亘古不變的生存法則。成年人對於一切事物的評判,都依賴於從兒時習得的經驗。
這樣的經驗幫人類的祖先規避了大量的自然風險,所以從本能里,我們對一切有悖於經驗和習慣的事物都抱有對未知的恐懼。
而這種潛能無形中抑制住了我們的創造性。創造力便在這樣經驗和習慣的教育中點滴流逝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在科技發展的當下,人類已經無需再為生存危險發愁,所以現代教育中,用固有經驗交換生存安全性的行為,其實是不必要的。
經驗對於人類,一方面是人心智成熟的表現,另一方面又是想像力和創造力泯滅的具象。
我們的社會需要經驗,但是更需要勇於創新、敢於想像的新興人才。
恥於表達,是創造力湮滅的開始。
中國人口眾多,義務教育適齡的青少年數量更是逐年遞增。在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升學壓力下,優質資源的稀缺只能引發無止境的資源哄搶。千金難求的學區房,上不完的課外補習班……
這是中國教育難以解決的現狀,也是應試教育不得不直面的缺漏。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在國內讓孩子接受小班教育幾乎是不可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動輒5、60人的班級成為了新的常態化。老師無法兼顧每一位學生,只得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每一個孩子,用同一根繩子栓住千千萬的家庭!
在這樣的課堂中,每個事物都有了他們對應的答案。黑是黑,白是白,蘋果只能是圓形,天空不能是紫色,草地不能是粉色……
這世間的一切都像一道有固定算法的數學題,答案是唯一的,並且只有對和錯之分。
孩子們必須正襟危坐接受這樣的教育思想,而創造力則漸漸的理他們遠去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多想保護孩子的童真,保護他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力。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創造力的重要性,也轉而將目光投向了教育理念更為先進的國外。
於是IB(國際中心會考課程)亞太地區最強、師資力量最為優渥,卻對孩子素質教育最為重視的新加坡留學將會是您孩子的不二選擇!

眾所周知:新加坡政府每年對於教育的投資極大,這就使得新加坡學校整體硬體設施優良,師資力量優越。
而本地的新加坡學生數量並不算多,所以更容易推行個性化的小班教育。加之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本身就更加自由、開放,所以非常適合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小班的授課模式決定了每一個孩子的動態都能被老師關注,先進的教育理念則讓孩子可以更加自由地發揮天賦。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新加坡留學無疑是聰明而正確的選擇。
選擇舒適的新加坡教育,讓您的孩子跳出傳統思想的桎梏,保留最原始的探求欲,永遠好奇,永遠創新。
